首页 > > 40

這個世界越來越多窮人嗎?

2017-01-25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獅子山學會營運總監 白仲祺

   樂施會最近公布一項研究報告,名為「The economy of the 1%」。報告指出全世界貧戶懸殊問題越來越嚴重。62位最富有的人士,總資產等於全球最窮的百分之五十的總和。相信很多人看到報章報道,包括筆者,都感到驚訝。所以筆者就對於報告的數據等作出研究。

   樂施會的報告是引用瑞信銀行早前公布的世界財富報告。從數據中,會看到如果將全世界所有人的財富排列,最窮的十分位當中,歐洲和北美洲各占人數大概為百分之十。但是,在全世界最窮的人,中國的人數竟然差不多是零。雖然祖國經濟已經突飛猛進,相信沒有人會覺得歐美的窮人比中國還要多。

   誰富誰窮分辨不清

   原來,樂施會引用的「資產」的定義,是總資產減去總負債。為何歐美反而較中國更多窮人?中國儲蓄率高,反而歐美國家,不斷鼓勵國民借貸。在歐美國家,一個年輕大學生,沒有資產,但可能已借下大量學生貸款。根據樂施會的定義,一個人可以有數千萬元存款在銀行,但只要借貸更高,在這個報告的排位,將會比一個身無分文,每日糊口都成問題的人更低。「負資產」這個概念,香港人最清楚不過。負資產當然是重要問題,但是比起世界上真正貧窮的人,怎能相提并論?換句話說,這個報告根本絕對不能清楚指出誰為富有,誰為窮人。

   其實,在先進富有國家才能容易獲得借貸,所以相對真正貧窮人士,可以說他們已是幸福的一群。這個報告對於貧窮利用錯誤的定義,所以得出的結果,亦為錯誤。事實上,在歐美差不多一半的大學生,竟然被計算入全球最窮的十分位之一。

   絕對貧窮人士減少

   至於相對貧窮方面,就算樂施會都承認從1990年到2010年,處於絕對貧窮的人,減少了百分之五十。筆者認為貧窮人士一個都嫌多,但是看到越來越少絕對貧窮的人,絕對是一個令人感到恩惠的現象。

   樂施會的貧窮報告,亦提供了一些他們認為能改善貧富懸殊的政策,例如最低工資和增加對於財富收稅。獅子山學會,一直都認為最低工資乃是會讓窮人受害的政策。而世界各國,大多數都是支出過於收入,長期不斷增加公共債務。而將注意力集中在增加稅收,而不是減少政府支出,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世界面對的人口老化問題,亦代表將來越來越少人能夠負擔政府支出這沉重負擔。

   所以,筆者認為如果樂施會想改善貧富懸殊問題,必須將報告的數據重新處理,令報告能真正分辨誰是貧窮人士,誰是在富有國家在沒有資產下借貸。而且樂施會亦應該考慮他們建議的政策,最后究竟會幫到窮人,還是令他們變成受害者。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