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高爾夫大叔”展示了生活的另一面

2017-01-26
来源:北京青年報

  13天之前,北京西站廣場上,因隨身攜帶一根回家送給兒子的高爾夫球杆,38歲的山西男子楊衛吸引了媒體的注意。因這個暖心的返鄉故事,楊衛很快以“高爾夫大叔”之名,成為春運大軍中的一名“網紅”。然而回家不到四天,楊衛便偷偷回到北京。他將這一常人難以理解的行為歸結於“無法與父母溝通”,而“無法溝通”則是父母責怪他“在北京沒掙著錢”。

  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到處都彌漫著“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氣息,“高爾夫大叔”從多年在外漂泊,到回家四天不到就離家出走,上演了一起極端版的“恐歸”案例。誰能想到,渴望中的溫情並不存在,與親人團聚的願景變成了“無法溝通”的隔閡,有人說父母太過勢利,也有人說孩子確實令人失望,團圓最終再度成為分離,這樣的結果總是充滿著悲情的味道,並於此非典型案例中,看到典型的中國式生存焦慮。

  這是底層人生活的真實寫照。當生存成為急欲擺脫而始終無法擺脫的困境後,就可能讓人性失去本目。對一個在外漂泊了20年的孩子來說,回家是一種奢侈享受,也是一種精神慰藉。對在家操勞的父母來說,遊子歸家本可演繹久別重逢的腳本。不過,生活的殘酷性在於,當窘迫、困境成為常態之後,人就會變得現實而缺少詩意,更不可能灑脫地來一句“我揮一揮衣袖”。“掙更多的錢”既是現實的實際需求,更是家庭的現實要求。

  於是,當生活成為一種巨大的壓力後,就會扭曲人性,改變價值,讓人變得焦慮、恐懼和躁動不安。此前有網站針對1840名參與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7.2%的人表示身邊存在“恐歸族”,其中20.6%的人發現身邊這樣的人“很多”;41.1%的人認為自己就是“恐歸族”。對此,有網友幹脆總結出了一個“過年九大怕”,怕春運、怕送禮、怕催婚都“榜上有名”。在這種大背景下,“高爾夫大叔”式的逃離,不過是普遍化狀況的極端化呈現。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不過要做到這點殊其不易,近年來,雖然物質日益豐富,但是人的精神問題反倒日益嚴重,“為何我不停奮鬥,卻越來越不幸福”成為共同心聲。要擺脫這種惡性循環式的困境,離不開個體的自我改變,最基本的要求,則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在善待自己的同時,推心置腹地與人交流與溝通,讓他們看到你的進步,感受到你的不易,從而產生心靈的共鳴與回響。“高爾夫大叔”提供了這樣一個樣本,在看到別人的生活之時,對自己的生存狀態,也有一個更為清晰的洞察,有刻骨銘心的感悟,從而在別人的故事中讀懂自己的情懷,看到自身的差距。

  從暖心到寒心僅有四天的時間,“高爾夫大叔”式的逃離版本,究竟還會出現多少次,恐怕只有“冷暖自知”。不過,知道自己在幹什么,將要幹什么,如何處理困局,既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要求,同時也是獲取幸福的途徑。生活的另一面,遠比表面看起來更晦澀,也更為艱難,若是我們自己都無法進行調整,做到張弛有度,就會讓緊繃之弦折斷,從而失去生活應有的基本意義,並由此導致親情的淡漠與人性的異化。

  不必嘲笑“高爾夫大叔”劇情的反轉與雞血,因為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一個“高爾夫大叔”,只是程度的輕重有別而已。以人為鑒,才能在教訓中前行,並避免在一次次的掙紮中痛苦不堪。其實,幸福很近,就在眼前,幸福也很遠,窮盡一生都沒有找到。珍惜現在,才能真正有所收獲。 (作者:唐偉)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