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昆侖健康險股東更迭一事因接盤股東背景存疑,遭保監會連續兩次問詢,這使得保險公司股東背后“錯綜復雜”的關系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放眼保險業,總有一些公司的股東名單中隱藏著各自的“故事”,比如即將迎來股東更迭的新光海航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新光海航”)。
由于近年來經營不善,新光海航的大股東海航集團擬轉讓所持有的50%股份,接盤方則為三家深圳公司。然而,第一財經調查梳理發現,這筆交易背后,不僅出讓方“海航系”倒騰保險牌照的“故事”相當豐富,就連接盤方里也有在金融業頻頻下單的“老手”,以及神秘的潮汕富豪。
海航的保險棋局
新光海航是在2009年由海航集團和臺灣新光人壽共同出資成立的。根據保監會彼時的設立批復,其設立時的注冊資本為5億元。然而,8年過去了,其注冊資本依然是5億元。
“盡管當初幾家‘航空系’保險公司的經營都是慘淡收場,但從成立到‘賣身’,新光海航8年里從未進行過增資,在業內實屬罕見。”一家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稱。
按照保險業內一般規律,人壽保險公司通常的盈利周期在8年左右,且保險是具有規模效應的行業,一開始需要花較多資本來拓展市場。沒了股東的“輸血”,新光海航連年虧損,且虧損額并無縮小之勢。并且,到了2015年第二季度末,新光海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跌至-179.71%,之后進入漫長的償付能力“紅燈期”,去年末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16.45%,陸續被監管處以暫停增設分支機構、停止開展新業務的處罰,但股東增資款始終未完全到位,造成“惡性循環”。其去年規模保費僅有1.08億元,排除養老險公司和健康險公司,在所有壽險公司中僅排在同樣問題纏身的中法人壽之前,被一眾新公司輕松超越。
事實上,新光海航也曾通過增資決議。
根據新光海航官網信息,新光海航董事會已于2014年5月15日決議增資5億元,增資繳款截止日為2014年6月30日。2014年6月新光人壽已將2.5億元人民幣增資款項撥款至新光海航人壽賬戶,但海航集團則因故未能如期履約繳納增資款。據報道,之后新光人壽于去年3月將存放于新光海航指定資本金賬戶的增資款2.5億元劃回。盡管在新光海航延遲到去年5月發布的2015年年報中顯示,新光人壽及海航集團分別于2016年4月26日和2016年5月26日已承諾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但最終等來的結局依然是海航集團的退出、新光人壽的減持。
2016年11月,新光海航董事會通過了股東股權轉讓議案,海航集團和新光人壽分別將所持的50%和25%的新光海航股份轉讓給深圳市柏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國展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光匯石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待轉讓最終完成后,海航集團將完全退出新光海航,新光人壽持股比例將降至25%,而柏霖資產將持股51%,成為新光海航這塊保險牌照新的“主人”。
“清空”新光海航的股權后,“海航系”在保險業的主要布局將變為渤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渤海人壽”)及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安財險”)。
與不要“新光海航”這張牌的態度不同,海航要了大量這張牌照“里面的人”——因為,“海航系”早已“移情”渤海人壽,目前“海航系”旗下上市公司渤海金控(000415.SZ)持有其20%的股份。
從渤海人壽目前的高管名單來看,不僅多名董事及幾乎整個高管“班底”均出自“海航系”,其中多名還是直接從新光海航“挖角”而來。渤海人壽現任董事聞安民曾任新光海航董事長,而渤海人壽的副總經理馬昕、臨時財務負責人陳皓以及審計責任人鄭華分別曾任新光海航總經理助理、財務總監及審計責任人兼審計部總經理。
和新光海航的“悲慘”遭遇不同,渤海人壽成立兩年已歷經兩次增資,注冊資本從8億元快速飛升至130億元。雖然無法確定渤海人壽的初始股東是否與“海航系”有關,但由于多名創始高管來自“海航系”,市場上仍有不少人認為渤海人壽從創始之初就是“海航系”在壽險業的重要布局。而2015年底的第一輪增資中,“海航系”旗下渤海金控(時稱渤海租賃)就強勢“空降”,成為渤海人壽的第一大股東。
在股東的不斷“補血”下,渤海人壽迅速擴大保費規模。
保監會數據顯示,渤海人壽2016年規模保費達到185.27億元,其中以萬能險為主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為117.86億元,作為成立剛滿兩年的公司規模保費已經位居壽險業中游。同時,其在成立的第一個完整財務年度,即2015年已經實現營業利潤。
而在財產險方面,2015年2月“海航系”將入主4年的民安財險(現更名為“亞太財險”)出售給泛亞控股旗下子公司后,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華安財險上。
根據資料,華安財險成立于1996年10月,目前注冊資本為21億元。2011年,“海航系”旗下的海航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現更名為海航資本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航資本”)和海航酒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航酒店”)通過增資進入華安財險股東名單,之后海航酒店將所持股份轉讓給海航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航投資集團”)。根據華安財險2016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目前,海航資本和海航投資集團分別持有華安財險12.5%及7.14%的股份,合計19.64%,僅次于第一大股東特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特華投資”)的20%。
不過,渤海金控于去年7月底發布公告稱,計劃通過發行股份從華安財險原股東廣州市澤達棉麻紡織品有限公司(下稱“廣州澤達棉麻”)處購買華安財險占比14.77%的股權。一旦交易完成,“海航系”合計將持有華安財險34.41%的股份,成為華安財險第一大股東。
除去渤海人壽和華安財險,“海航系”下還有揚子江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和海南通匯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下稱“海南通匯保險代理”)兩家保險中介機構,構成保險業“1+1+2”的格局。
高度重合的小股東與海航系
仔細觀察渤海人壽和華安財險的股東名單,可以發現其中有多家“名不見經傳”的股東高度重合。
例如上述廣州澤達棉麻除了在華安財險中占比14.77%之外,在渤海人壽中也持股9.5%,為第三大股東。除此之外,華安財險和渤海人壽的股東名單中均出現了廣州利迪經貿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利迪”)、北京國華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國華榮”)、廣州市百澤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廣州百澤”)、上海圣展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圣展”)。
這五家公司截至去年末在華安財險11家股東中合計持有37.21%的股份,在渤海人壽17家股東中合計持有41.07%股份。縱觀整個保險行業,除了同一保險集團下的各保險子公司,很少能夠在兩家非同一控制下的保險公司中找到具有如此高度重合度的股東名單。
更為巧合的是,這五家公司雖然注冊地分布在上海、廣州、北京,但它們的股東均為海南的公司,而這幾家公司和“海航系”也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及天眼查信息,上海圣展的唯一股東為海南飛航旅游信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海南飛航”),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陳蝶同時參股了另一家公司北京鴻瑞盛達商貿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鴻瑞盛達”)。而北京鴻瑞盛達的法定代表人林鴻柏同時參股海南航譽商務有限公司(下稱“海南航譽”),而海南航譽則是上述五家公司中另一家廣州百澤的唯一股東。
工商資料同時顯示,海南航譽在2015年6月進行過股權變更,之前由姚太民和張毅剛兩名自然人各持有50%股份。而一家名為海南海航飲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叫姚太民,這家公司在海航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南航空(600221.SH)的財報中以“受海南航空控制”身份出現。另外,姚太民同時還擔任海南通匯保險代理的監事。
而海南飛航、北京鴻瑞盛達、海南航譽又和海航集團等“海航系”公司一起投資了大新華航空有限公司,后者的法定代表人就是海航集團的法定代表人陳峰。除此之外,北京鴻瑞盛達也和海航集團旗下公司一起投資了山西航空有限責任公司。
廣州澤達棉麻的唯一股東為海南贏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這家公司作為小股東投資了海航思福租賃股份有限公司,而后者的另一個控股股東則為受海航集團控制的海航旅游集團有限公司。
廣州利迪的唯一股東海南航輝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則參股“海航系”旗下海口美蘭國際機場有限責任公司。根據工商資料,海南航輝持有海口美蘭機場股權在去年10月后者增資擴股后占比為14.99%。
而北京國華榮的唯一股東是海南恒善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海南恒善”)。根據天眼查信息,海南恒善曾和天津燕山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參股北京鼎元投資基金合伙企業,北京鼎元投資在海南恒善出現前和退出后的股東名單里均有海航資本,而天津燕山的90%股權持有人亦為海航資本。
同時,廣州百澤、廣州利迪和廣州澤達棉麻也同時出現在蘭州銀行的股東名單中。
據了解,上述5家公司基本是在2003年~2004年分兩批進入華安財險的股東名單中去,而上述公司除了廣州百澤之外,其他幾家均為2000年左右才成立,其中上海圣展2002年底方成立,2004年2月已“接手”華安財險3000萬股份,而根據工商變更資料,上海圣展在2015年9月變更過一次注冊資本,變更前注冊資本僅有3000萬元,不過目前其注冊資本已經躍升至34億元。
從股權關系看,這五家公司與“海航系”不構成明確的關聯,但是它們及其關聯公司相似的投資標的,并且多次跟“海航系”捆綁出現,不禁讓人疑惑其與“海航系”的實質關系,或者是否構成“一致行動”?
根據中國證監會頒布的《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83條規定:“本辦法所稱一致行動,是指投資者通過協議、其他安排,與其他投資者共同擴大其所能夠支配的一個上市公司股份表決權數量的行為或者事實。”
渤海人壽在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自己無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華安財險在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第一大股東特華投資控制人李光榮為實際控制人。但這五家公司合計在這兩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并不低,如果加上“明面上”“海航系”所持股份,均超過50%。
“老手”和潮汕老板“坐上牌桌”
“海航系”深度參與的兩家險企,兩家險企內高度重合的幾家小股東,“故事”已然非常豐富,那新光海航的接盤方呢?
在新光海航此次的股權轉讓中,接盤方涉及三家深圳公司。目前這筆交易還需待保監會審批。若交易完成,深圳市柏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柏霖資產”)將持股51%,成為新光海航的控股股東,深圳光匯石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光匯石油”)將持股14%,深圳市國展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國展投資”)則將持股10%。
其中,最大接盤者柏霖資產背后則站著潮汕地產圈的神秘“富豪”。
工商資料顯示,柏霖資產曾兩次更名,2015年8月之前名為深圳市鴻榮軒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而在2015年7月則進行過股東變更,變更前其唯一股東為鴻榮源集團下的鴻榮源置業集團(深圳)有限公司。
官網信息顯示,鴻榮源集團創立于1991年,目前集團核心業務為地產,并涉足高新科技、金融投資等領域,獲“中國房地產百強”、“廣東省民營企業十強”稱號。鴻榮源集團的創始人賴海民則是廣東普寧人,是深圳潮人海外經濟促進會潮商工作委員會名譽會長,在2017胡潤全球排行榜上排名1386位,身家超百億。
而柏霖資產董事之一為賴柏霖,他同時也是鴻榮源集團副總裁、深圳市鴻榮源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由“潮汕賴氏家族”控制的柏霖資產的注冊資本也一路從2.68億元飆升至1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0月,柏霖資產分別受讓紅豆集團有限公司和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利安人壽大部分股份,成功躋身其第二大股東,目前持股比例為18.3954%。如果新光海航交易獲批,則柏霖資產將在壽險行業實現“一參一控”。
但保監會去年年底發布的《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規定,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不超過保險公司總股本的三分之一。由于該征求意見稿還未正式出臺,同時新光海航股權轉讓事宜也未獲批,因此最終柏霖資產入主新光海航還存在不確定性。
除此之外,薛光林創辦的大型能源企業光匯石油近年在金融業也頻頻出手,不僅欲接手部分新光海航股份,還參與設立招商仁和人壽以及第一批民營銀行微眾銀行。同時,在去年2月開張的互聯網保險公司易安財險的股東名單中,光匯石油與上市公司銀之杰(300085.SZ)同樣持股15%并列第一大股東。更為引人注目的是,易安財險的股東還有一家叫“西藏銀必信”的公司,它在之前趙薇欲入主萬家文化的計劃中,一度承擔了近乎一半的融資來源。
而上述三家接盤方中的國展投資則十分神秘,網上幾乎找不到任何有效信息。天眼查數據顯示,該公司目前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由兩名“朱”姓自然人投資設立,其中法定代表人為朱碧輝。除去此次新光海航股權轉讓外,其還參股了汕尾農村商業銀行。
由此不難看出,“海航系”的保險業務“牌桌”上,入座的“大老板們”開始越來越多了,他們帶著的“籌碼”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