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香港大學心理學系轄下的「社會及健康心理學實驗室」今年3月至5月進行「香港高小學生打機習慣調查」發現,學童「打機成癮」的問題普遍。研究團隊針對學童和家長的需要,特別設置「愛·關機」網站www.psychology.hku.hk/qefgop,提供相關資訊及預防技巧及資源配套下載等。網站已於昨日推出,初階段提供計劃背景資料,8月初將全面啟動。
常見3項成癮特徵
調查以問卷形式調查了2006名小四至小六學生,了解他們的打機習慣,調查顯示,有近一成的學童屬有風險或可能已經成癮。學童最常見的「打機成癮」特徵有3項,1.連自己也感到花在打機的時間過多(60.3%學童回答有);2.玩完電子游戲后,想繼續再玩(55.2%學童回答有);3.即使不在玩電子游戲的時候,也會想著玩電子游戲(34.6%學童回答有)。
調查顯示,受訪學童平均一星期有3.6天會打機,一星期花在打機的時間平均8小時,當中男生一星期更平均花上11小時打機,其中有13.9%男生一星期平均花超過21小時打機,即平均每天3小時以上。
調查發現,約24.8%的學童表示,他們玩的電子游戲經常甚至多數時間含有暴力畫面,男生中更有高達42.4%說接觸的電子游戲多數或經常有暴力成分;常接觸暴力游戲的學童,成癮程度也較嚴重。
學者倡打機成癮列心理疾病
負責研究的鄭思雅教授說,打機成癮這現象已引起醫學界關注。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正研究把「打機成癮」正式列為心理疾病,是繼賭博失調后,第二個可能會被醫學界納入行為失調的成癮疾病。
鄭教授指出,教育局目前推行的「健康校園政策」以禁毒為重點,針對學童吸食危害精神毒品作風險管理并提供支援。研究團隊認為,政府須正視學童「打機成癮」的問題,長遠應考慮把預防打機成癮納入「健康校園政策」,讓學童獲得有關的預防教育,及有需要時得到專業輔導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