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

金融時報:互聯網中國模式和美國模式或將合二為一

2017-07-03
来源:新浪科技

  導語:英國《金融時報》網站近期發表文章稱,互聯網的“中國模式”和“美國模式”正在各自呈現燎原之勢,與此同時,它們也可能在未來合二為一。

  以下為文章全文:

  未來的互聯網巨頭是什么樣的?

  中國模式和美國模式正在各自呈現燎原之勢,與此同時,它們也可能合二為一。盡管看來有足夠的伸展空間,但兩國的政治機遇和人性差異從來不會離得太遠。

  本月早些時候,阿裏巴巴出人意料地樂觀預計,今年的業績增長將比預期高出整整10%。投資者認為,這是對一項戰略的有力肯定,而前段時期,它一直被看空。

  考慮到中國國內已擁有數字化創新的成熟經濟,以及毫無壁壘的商業文化,阿裏巴巴在經營范圍上突破了限制。與本土競爭對手騰訊和百度一樣,該公司在擴大業務范圍的同時,也在多家企業進行投資,最近一次是向東南亞電子商務玩家Lazada追加投資10億美元。

  但對於金融市場而言,阿裏巴巴一直在竭力描繪一幅從外部看來更連貫的圖景。故事的核心是巨大的數據工廠——從許多服務的客戶那裏獲取信息,並利用這些信息來改進產品,並幫助商家找到更多客戶。

  這就提出了兩個問題:多少數據才算夠用?在監管機構眼中,多少數據量算是規模過大?

  在中國,似乎沒有什么限制。無論是在消費者還是監管機構層面,阿裏巴巴面臨的阻力都微乎其微。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該公司有可能獲取存有大量個人信息的商業資料庫,這對政府機構有著明顯的吸引力。只要公司和國家之間的利益關系繼續保持高度一致,這條路就能行得通。.

  海外市場則是另一回事。到目前為止,阿裏巴巴和騰訊基本上都是向內看,但隨著它們轉向海外尋求增長,未來或將面臨重大的調整。為了與海外市場的現有玩家展開競爭,他們不得不縮小服務范圍,變得更加有的放矢。正如苦苦掙紮的科技集團樂視向人們展示的那樣,試圖以一成不變的中國策略打入美國市場,最終只能收獲失敗。

  與此同時,美國互聯網企業正朝著另一個方向穩步前進。長期以來,穀歌和Facebook一直在向鄰近市場擴張,並在大肆鯨吞數字廣告收入的同時,收購或排擠競爭對手。在這一過程中,創造出不同類型的強大數據工廠。歐洲上周對穀歌的反壟斷罰款創下曆史記錄,表明這種不受控制的蔓延將遭到監管層面的抵制。但是,去年全球的數字廣告市場規模約為1750億美元,仍僅占廣告支出總額的三分之一,給兩大數字巨頭的擴張留出了足夠空間。

  一個更為廣泛的多元化階段即將到來。美國數字巨頭沒有固守於當初起家的行業,比如搜索、社交網絡或電子商務領域,而是在向彼此的地盤開疆擴土。他們正尋求鞏固其數字生態系統,不但用戶提供全方位服務,還要保護非主營業務不受攻擊。這也意味著他們將以更開闊的視野注視潛在市場的開發。

  亞馬遜已經成為這種模式的代表,進軍雲計算讓它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商業時代的核心玩家。該公司計劃收購大名鼎鼎的全食公司(Whole Foods),使其改頭換面,由在線零售商一躍成為無所不能的商業巨頭。

  對於樂觀主義者來說,這意味著一個嶄新的競爭時代的到來,少數數字玩家將依托廣泛重疊的技術生態系統,為獲得優勢而展開無情的爭鬥。根據這種觀點,消費者將從層出不窮的創新和激烈的價格競爭中受益。然而,無論是中國的BAT還是美國的FAAMA(即Facebook、蘋果、亞馬遜、微軟和Alphabet),寡頭壟斷企業的前景都將為商業世界的許多角落送去瑟瑟寒意。美國科技公司已經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隨著阿裏巴巴和騰訊的快速增長,進一步高速擴張將帶來越來越多的反對聲浪,勢必不可避免。

  與所有企業集團一樣,協同效應(甚至是數據協同效應)雖然存在風險,但尚未在實踐中得到證實。與此同時,如果公司創始人失去對企業的控制權,那些曾在塑造企業過程中發揮作用的人格魅力或被弱化。不過,這些都是後話,就目前而言,互聯網企業集團的時代正在全面開花,漸入佳境。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