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港股上周高位調整,現階段,除十九大後國策股看俏外,部分基本面較好惟估值偏低的券商股也值得留意,其中,中信証券(6030)及華泰證券(6886)均可關注。香港商報記者 林德芬
上周港股回吐壓力大,A股牛氣逼人,持續造好,上證指數上周五升8.48點或0.25%,收報3378.65點,顯示內地股市下半年穩步上升,A股散戶增加,成交轉活。融資融券也隨之大旺,餘額直逼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大關,帶動內地證券商經紀傭金及利息收入水漲船高。
下半年至今,上證指數接連升穿3200點及3300點兩大關口,目前正上試3400點。市況轉旺,吸引內地散戶加快入市,據中國結算公司公布資料顯示,新開戶的股民數目持續增加,9月份新增投資者數量達127.85萬戶,期末投資者數量再創新高,已達1.3億戶,無疑帶來大量資金,進一步推高股市,也帶挈證券商的傭金收入不斷攀升。
滬深兩融餘額迫萬億關
據統計,內地證券商7至9月傭金收入按月分別升15.2%、15.7%和7.6%。單計9月份內地證券商傭金收入約87.7億元,按月增長7.6%。下半年以來,券商傭金收入已連續3個月錄得增長,三季度共實現傭金收入244億元,相當於今年上半年傭金收入的61%。
同時,中證監早前與證券商業界開會,要求叫停傭金減價戰,並討論設定最低傭金底線,相信未來傭金收費降幅將收窄,有利證券商收入,特別是大型證券商得益於市占率高,傭金收入增幅會跑贏整體行業。
一些內地散戶透過槓桿資金入市,兩融餘額持續攀升。截至上周五,滬深兩市的兩融餘額達9882.9億元,直逼1萬億大關,這有望令證券商兩融業務的利息收入增加。
中信証券:估值吸引
由於內地券商第3季業績有轉好跡象,不少大行看好中資券商股下半年走勢。大和最新報告指,根據月度數據,第3季內地8間主要券商的純利按季升5%,按年跌6%,認為根據現時資本市場狀況,以及監管立場溫和,將支持行業估值獲重估,重申對內地券商「正面」看法,相關股份將於本月底公布正式季度業績。
大和表示,A股日均成交已連續3個月上升,第3季日均成交5420億元,較上半年的4800億元為高,孖展融資亦按季升10%至9700億元。
作為行業龍頭的中信証券9月營業收入也有增長,達18.97億元,淨利潤8.7億元,按年分別上升51.2%及23.1%,扭轉上半盈利下跌的趨勢。大和認為,內地券商H股於8月份跑贏恒指,但市帳率只有1.1倍,估值吸引,較偏好中信証券H股及中國銀河H股(6881)。
新加坡政府投資也增持中信証券。根據聯交所資料顯示,新加坡政府投資於上周二增持中信証券444萬股或0.19%,每股作價約18.2元,總值8080萬元,最新持股量增至6.07%。
華泰證券:大行唱好
另一隻積極拓展海外業務的華泰證券上月業務表現突出,該公司上月份淨利潤錄得4.68億元,按年增加14.7%,按月升47.6%;營業收入錄得9.84億元,按年增加4.1%,按月升24.7%;截至9月底止,淨資產782.4億元。
華泰證券去年斥7.8億美元收購美國金融科技企業AssetMark,此為該公司在境外進行的第一筆收購交易,為華泰證券帶來巨大的戰略價值。德銀視華泰證券H股為首選,評級為「買入」,目標價升至21.6元。大摩早前平均上調中資券商股目標價18%,也呼籲買入華泰證券、廣發證券(1776)及中國銀河(6881),認為前者在經紀業務市場份額領先同業,以及看好其財富及資產理財業務發展,可增強股本回報率。
【拆局解碼】內地券商迎黃金十年?
從內地股市於十九大開幕後持續走高,令人期待交投也可轉旺。上月內地券商終於取得佳績,不少券商上月收入均錄得增長。高盛早前更指,未來10年將是內地券商行業的「黃金十年」,預計到2026年,該行業總收入將高達1200億美元,接近去年的3倍,機構經紀和資管業務帶來的收入將成為主力。
報告指出,券商行業未來兩大重要驅動因素之一,是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如海外投資者的參與、跨境融資和併購活動等;另一大驅動因素則是參與者的機構化,如從散戶向機構投資者的轉型,投資環境將更為理性,交易活動走向多樣化,金融工具更為複雜。
的確,自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以來,來自海外投資者的參與度明顯提高。不過,近日香港證監會擬推出「互聯互通」實名制,雖然這制度有利保障投資者的利益,可防有人造市,但小記認為,對於外資大行來說,絕對是件壞消息,因為外資大行向來就不想被外界知悉其投資決定,怕散戶跟隨而打亂其投資收益,所以實名制隨時可能令外資大行減少涉足內地A股,這無疑或多或少影響內地股市的交投量,大市不夠暢旺,也間接影響券商的收入。因此,過多限制對市場未必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