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清华要开设“写作课”,收获点赞声一片不是偶然

2018-05-23
来源:澎湃新闻网

  近日,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将在今年秋季入学的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由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刘勇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任该课程负责人。计划到2020年,这门必修课覆盖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

  曾经在一次讲座上,一位大学教授坦言,对于大学生来说,写作不是什么高级的能力,而是一项基本技能,是每个人都应该会的东西,不应该成为所谓的“资本”。可现实是,很多大学生已经丧失或正在丧失这一基本技能。

  这与大学的课程设置有关。一些大学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但往往沦为鸡肋般的存在。教学方式的刻板僵化、考核的低要求,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以“能过”就好的心态挣学分。至于更细化的写作课就更少。甚至在大学的文科专业里,写作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据我所知,做得比较好的有中山大学中文系,该系学生在本科四年,要完成100篇作文、8篇读书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均为必修课,有专门的导师进行指导,但这种制度在全国大学的文科专业里也缺乏类似案例,更别说其他非文科专业。可以说,无论存在与否,大学的写作课都处于一种相对尴尬的境地。

  另外,大学一般被认为是学习高等专业知识的地方,对怎样写好一篇文章、怎样与人有效交流等人人都自以为会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总有人难掩轻视,认为不值得花时间与精力去学习。

  由此,很多大学生写作能力弱、沟通交流有缺失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些欠缺,短期内会影响他们的课业成绩、论文质量及与人沟通交流的效果。待走上工作岗位后,更会影响他们一生。一些大学生连基本的书信、通知都不会写,简单的书面表达中,错别字、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逻辑混乱等现象频现,成为大学生个人发展的一大桎梏,已经引发不少深受其害者的反思。在社会层面,时不时地会出现赞叹民国时期学生优秀写作功底的声音,也从反面印证了我们现在写作能力的普遍缺乏。补上这一短板,已成共识。

  清华大学作为我国知名的高等学府,主动拾起写作与沟通这门长期被忽视的基础性技能,从微观上说,是深刻认识到了其对于一名合格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必修课的设置唤起和引导学生注重表达,学会沟通,崇尚逻辑思维。在写作能力的提升中,让学生逐渐明白,基础和细节的重要性,进而推崇并吸纳拒绝浮躁,回归基础,从头练起和脚踏实地的思维和风尚。从宏观上讲,是回归教育的本质,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以培养符合时代社会需求人才为己任,意义重大。从更大范围来说,也为其他高校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也因此,清华此举一出,收获了八方点赞。

  不过,就整个教育培养体系的连贯性而言,不能局限这种书面与口头表达等技能层面的提升,还需要在实际中,强化基础性知识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以缜密流畅的教育模式与流程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其养成终身学习、科学学习的态度与习惯。

  希望有水平、效果好的“写作与沟通课”,能风靡全国的大学;希望全国的大学,都能对那些基础性且学生普遍掌握不牢固的知识和能力,及时帮助其“回炉重造”,让学生以扎实基础应对未来挑战。(作者:王彬)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