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
日本作家。生于1949年。29歲開始寫作,處女作《且聽風吟》獲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銷量突破1000萬冊。2009年出版的《1Q84》被譽為“新千年日本文學的里程碑”。2013年4月,《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面世,七天突破100萬冊,創日本文學史上最快突破100萬冊的紀錄。寫作之余,熱衷翻譯英語文學、跑步、爵士樂等。(圖為村上春樹在老撾能看見中庭的門廊里悠閑地讀書。)
猶記得學生時代,伴隨着七月期末考試結束的鈴聲和電視里《還珠格格》的片頭曲,一整個不用上學、肆意“撒野”的暑假就到來啦!在我的記憶中,大多數旅行都被那惠風和暢天朗氣清的夏日承包了。
因為這時,我們能带最輕薄的衣服,去吹最涼爽的海風,吃最甜蜜的冰淇淋。于是,人們像說好了似的,點開購票網站,乘坐飛機、鐵路、輪船到達旅游目的地。
也有人在這樣的旅游旺季中顯得特殊。比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他的全新旅行隨筆集《假如真有時光機》中,提到自己總是出于種種原因,在秋日漸深或寒冬臘月出游。因此,總能碰巧“趕上”自己喜歡的店鋪放假歇業。
就像他關于在希臘斯佩察島的隨筆中所說:“回想起來,我總是在淡季來到這座島上,簡直就像專門選擇卸妝的時間去拜訪女性一般……”(其實何止是在這一座島呢)

因此,本周上書房欄目的熱門書目,我們選擇了村上春樹今年五月出版的全新旅行隨筆集《假如真有時光機》,給你提供一種別致而有味的旅行視角,于寂靜無聲處見屬于自己的熱鬧,于切身體察中得旅行的意義。
書中,這位享譽全球的作家以輕盈可感的筆觸寫下了自己在英國、冰島、美國、希臘、芬蘭、老撾、意大利及家鄉日本等地旅居與生活時的點滴見聞。吃食、住宿、音樂、動物,以及與人的交情,都被展現地豐富而可愛,偶爾,他也會頑皮地調侃,讓人不由得對這位年近古稀的老爺爺更好奇了。
Hot Book
《假如真有時光機》
只要天盡頭有東西存在,就想去看一看

作者:【日】村上春樹
譯者:施小煒
出版方:新經典文化
正如哲學中的對立統一規律一樣,淡季下的出游往往能收獲人頭攢動下所沒有的心平氣和。就像村上春樹在希臘斯佩察島上那個“優哉游哉,似乎被歲月遺忘了的閑適去處”的南側老港踱步一樣,“那是一個美麗而古老的入海口,人影稀少,溫柔地包圍在倦怠與靜謐之中”。
甚至,連店鋪也是倦怠的。重回芬蘭的赫爾辛基故地重游時,村上春樹带着身為考里斯馬基影迷的好奇與仰慕,琢磨着無論如何都要去拜訪一次由考里斯馬基兩兄弟經營的著名酒吧“咖啡莫斯科”(根據村上春樹先生的介紹,聽說這家酒吧的基本經營方針就是“冷冰冰的服務,溫乎乎的啤酒”)。
結果,等了半天,都不見店員露面,“連溫乎乎的啤酒都沒喝上,就告別了”。遺憾之余,村上依然覺得“這種劇情發展倒也頗有考里斯馬基的風格”,感慨“這樣似乎也不錯”。

△ 在考里斯馬基兩兄弟經營的“咖啡莫斯科”,一對有考里斯馬基風格的情侶
並不要求事事如意,是村上的“旅行哲學”。“在旅行中要是事事都一帆風順的話,就不叫旅行了。”這麼一想,還真是頗為有趣。旅行,不就是邊走邊發現嘛?盡管,不斷迭代更新的數碼相機擴展了人們的視野,凝固了轉瞬而逝的記憶,但終不及調動五官親身參與這個城市來得深刻。
幾乎在每座村上春樹所旅居亦或小住的城鎮中,都留有他參與這個城市的痕跡。或許說,他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文學成就,與其對生活的絕對好奇和無數嘗試有極大關系。其作品中,作為第一部在中國出版的《挪威的森林》,就開始于希臘的米克諾斯島。

△ 開始寫《挪威的森林》的米克諾斯公寓
“當時我從早晨開始,整個白天都在寫小說,到了傍晚便出去散步,順便逛街,到酒吧去隨便喝杯葡萄酒或者啤酒。專心致志地工作之後,需要這樣換換心情,所以我去過各種酒吧……在米克諾斯酒吧里工作的女孩,一笑就會露出非常迷人的皺紋,我以她的形象——其實是她那皺紋的模樣——為底本,刻畫出了《挪威的森林》里的玲子這個人物。”
在波士頓近郊生活的那幾年里,他參加過6次波士頓馬拉松,“跑完比賽,便直接趕到卡普利廣場的Legal Sea Foods海鮮餐館,先喝一杯山姆·亞當斯啤酒,然後吃清蒸小圓蛤”。
有看到他脖子上掛着的完賽獎牌的女服務員說:“Oh,you are one of those crazy people,aren’t you? ”(哦,你也是那群瘋子中的一個嘛)這時,村上會說,對,我也是其中之一,謝謝。

△ 在跑波士頓馬拉松的作者,迄今為止一共參加了六次
他在書中說:“在旁人看來,我無非只是那群瘋子中的一個罷了。但總而言之,我這一年間健健康康地每天早晨堅持跑步,作為結論之一,在這里跑完了波士頓馬拉松全程。這難道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嗎?盡管微不足道,但不是也可以稱為一項成就嗎?”
這不就是所謂的旅行?從最開始不知道為什麼去那里,到找到了那個“為什麼”,就一定有什麼東西已經深深銘刻在心里了。
在老撾的琅勃拉邦,村上春樹也遵循民間的佛教信仰,天不亮時就端坐于路旁,從下往上恭恭敬敬地給僧人們施舍糯米飯。只一次,就已“體會到了那種深深紮根于大地的力量”。

△ 琅勃拉邦清晨托缽出門的僧侶們
村上春樹愛小動物,尤其是貓。“每次去不同的國家,都會仔細觀察那里的貓兒的外觀與氣質。”他一邊為冰島“多得吓人”的貓的數量而吃驚,一邊感歎它們亮麗的毛色與沉穩的性格。
在斯佩察島上時,他還甚至想將一只“試圖用腦袋蹭路過的老太太的腳背,卻被輕輕地一腳踢開”的可愛小貓带回日本。希臘的貓則更加黏人,“走在路上,貓咪就會湊到腳邊來,陪人嬉戲一會兒。對于像我這樣愛貓的人來說,這兒簡直是樂園一般的地方”。

△ 島上(斯佩察島)隨處可見與人親近的貓兒
但最讓我為之觸動的,要屬村上春樹在從赫馬島返回冰島的輪渡甲板上,為孩子們放飛的迷途小海鸚大喊“加油啊”。他看着“小海鸚似乎有些驚慌失措,笨手笨腳地在空中翻飛片刻,很快就落到了海面上,漂浮在那里,轉瞬之間便化作了一個小黑點,消失在波間浪谷”,他想,“那只小海鸚大概能在那里堅強地活下去吧,而且到了來年春天,會再回到這座島上吧”。

△ 拯救迷途小海鸚戰役
那聲奮力喊出的“加油啊”,似乎也適用于每一個為生活奔波、因奔波苦累的人。假如真有時光機,村上春樹希望飛到1954年的紐約,在那里的爵士俱樂部中盡情盡興地聽一場克利福德·布朗與馬克斯·羅奇五重奏的現場演奏。想着“啊,真是不虛此行”,再心滿意足地回到現代。
于是,我也不由自主地想問問自己,假如真有時光機,有且僅有一次,我會怎麼選?是再度重溫美好的旅行?還是試圖彌補當時的遺憾?好像有點糾結。
不過,隨筆集後記里,村上春樹這麼寫道:“旅行是件好事情。雖然有時你會感到疲倦,有時還會感到失望,不過那里肯定會有‘什麼東西’。來吧,請你也行動起來,出發去旅行吧。”
如此一想,內心也就釋然了。
More...
01
西藏
《千山之外》
一本西藏全貌的導覽
作者:安意如
出版方:果麥文化
這是安意如的一部以西藏為主題的隨筆集,也是一部關于成長與信仰的心靈之書。書中從大昭寺、羅布林卡,寫到岡仁波齊、瑪旁雍錯,是一本西藏全貌的導覽。既記錄了作者本人十年間在西藏旅行和生活所見、所感、所經歷,也客觀地介紹了西藏的人文歷史宗教知識。
安意如對西藏的感情,幾乎超越了她的生養之地,甚至可以說是她精神的原鄉。自2007年始,安意如幾乎每年都會數次往返于北京和西藏間,她打趣說,如果有前世今生,自己肯定是一個藏族人,“這種感情一旦被喚起,漸漸成為一種血脈里沉涌、跌宕,終至靜默的情感。”以至于,她開口閉口都是“我們藏族人。”
在西藏,安意如像一個真正的藏族人那樣生活,誦經喝茶,曬太陽,聽夜雨。看初雪如夢飄落,覆蓋大昭寺的金頂。在日日所感中記錄下的文字,是願心,亦是一種緣起。
02
東京
《東京好吃鬼》
發現東京味覺之魂

作者:(日)松浦彌太郎
譯者:安素
出版方:磨鐵 · 文治圖書
淡路町的竹卷鑷子壽司、淺草的入山煎餅、柳屋的鯛魚燒、長命寺的櫻糕……書中每種食物都有故事,有的緣于兒時的回憶、友人的指引,有的細細述說着味道傳承的歷史。作者松浦彌太郎則被稱為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從小就對東京百貨商店的街道、風情獨具的小巷了如指掌。打開這本東京美食和土產指南,跟隨松浦體味正宗東京風味,尋找這些一定要吃的市井美味吧。
03
上海
《長樂路》
一條街道里的中國

作者:【美】史明智
譯者:王笑月
出版方:上海譯文出版社
一本以上海為主題的報道作品。這條路反映了今日中國的各種復雜矛盾,以及令人驚訝的趣味視野。在這本貼身記錄的書中,我們看到一條三公里的街道上,現代中國人抱持的夢想和忐忑。他耐心描繪了這個缺乏耐心的國家,以及人們生活中各種真切的悲喜、貪婪與溫柔。
04
京都
《松子落:京都九年》
客居九年,觀察日本

作者:蘇枕書
出版方:中信出版集團
九年時光,青翠轉濃蔭,是漫長光陰凝縮作一粒琥珀,是長鏡頭流轉中的迅疾一瞬。蘇枕書游學京都已歷九載寒暑。住在遍植松、柏、橡、杉、樟的山中,她真誠記下客居最久之地的變化與永恒:有對古書店的追蹤及探訪,對日本國民性的觀察,還有當地普通家庭的尋常風景。同時,她也坦陳自己的歷程,敘寫投身生活的耐心與勇氣,猶疑中的探索與獲得。
文 | 趙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