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公共灾难中,除了灾难本身,政府部门如何采取措施应对,也将构成一重考验,而搞得不好的话,往往又将构成“二次灾难”。
文丨魏英杰
据《科技日报》等媒体报道,11月4日,福建泉州泉港区辖内福建东港石化公司油船与码头连接软管发生泄漏,造成6.97吨碳九泄漏。当天凌晨3时起,泉港区部分区域空气出现异味,部分海域出现黄褐色油污泄漏物。
从当地有关部门公布的情况看,这次碳九泄漏事件似乎不算很严重。但从这几天舆论的反应看,问题仍未妥善解决,主要体现在当地政府部门对碳九泄漏的消息发布不精确,应急措施不及时,善后措施不到位,导致附近村民担忧情绪上升。
这一事件发生于11月4日,然而直至11月8日,泉港区政府才首次发布通告称,52名疑似接触碳九泄漏的群众,经医院诊治多数病情已明显好转。而在此之前,当地有关部门不仅未能向村民明白地解释碳九泄漏的危害性,对如何减少当地海产品养殖业的损失,也没有及时有效进行指导。由于泄漏海域有渔民放置的鱼排,事件发生后,渔民纷纷展开自救,在与污染海水接触后,部分渔民因身体不适而住院,然而由于没有官方权威说法,致使地方民众不知事实真相为何,又该如何自救。
在消息发布上,当地的做法也是一团乱麻。在泉港区政府发布通报前,涉及本次事故消息通报的先后有泉港区环保局、区农林水局、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等,消息发布渠道与回应如一盘散沙,这样不仅对外发布的消息不够全面,不够权威,也难免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
何况,区环保局等部门的消息,也难以让人信服。早在事件发生当天,区环保局就发布通告称,至4日18时,碳九泄漏海域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第二天,又通报称泉港区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各项空气指标持续正常。然而,据11月8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报道,事发几天后,受影响鱼排仍有石油类物质漂浮在水面,鱼排受损严重,刺激性气味也未完全消散。这些报道所指事实与官方通报的内容显然有所冲突。
不仅如此,就在事件发生的4日晚,有村民看到泉港区环保局大楼外有高压水枪喷水。这不由让人想起以往有些地方环保部门在雾霾期间用高压水枪给空气质量监测点喷水的“故事”。就此,泉港区区委宣传部有关工作人员回应,这是因为环保局周边有马路在开展检修,喷水是为了降低工地扬尘。这个解释能否让当地村民释然,不能不打个问号。
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在整个事件处置中,公众并没有看到当地政府体恤民情、关心民众的一面。除了冰冷的官方通告,以及涉事企业声称将“严格按照最终的事故调查报告及事故损失评估报告承担公司责任范围内的所有损失赔偿义务”的一纸冰冷的承诺书,再也没有看到有相关领导前往看望村民和病患。按理说,发生涉及民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事件,当地领导除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还应及时对外发声,安抚民心。难道是领导们忙于处置事件,而忽略了回应民意?
在多数公共灾难中,除了灾难本身,政府部门如何采取措施应对,也将构成一重考验,而搞得不好的话,往往又将构成“二次灾难”。此次泉港碳九泄漏事件,本不该朝着这个方向演进。关键是,事故的真相不能让民众一步步猜,而政府部门的应对与善后措施,更不能让民众一声声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