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馮煒強報道: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與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公布「青少年科網違規及犯罪行為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缺乏網絡安全意識、曾在網絡受害或侵害他人的青少年,較容易出現網絡違規和犯罪行為。
約成半人曾網上中傷他人
研究於今年3月至6月期間,進行一系列的量表效度測試,共收回1739份來自本地8所中學和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服務對象的有效問卷。
調查發展,17.6%受訪者曾把別人的相片移花接木,以達羞辱或恥笑效果;14.6%曾在網上不停用使人生厭或含粗言穢語的言辭惡意中傷別人;10%曾下載非法軟件,及有近八成受訪者並不太重視網絡安全預防措施,只有兩成人會在加入社交網站前閱讀其政策指引,及定期更新登入手機的密碼。
另外,有12.7%受訪者曾在網絡上收到一些有關性的資訊;10%收到不需要的色情資訊或圖片;11.4%曾收到一些看似是來自正當機構的電郵,要求他們提供使用者名稱及密碼等。
若網上受害或反成加害者
調查又引述案例指,一名15歲中三男生,以手機拍下女同學裙底,並於社交媒體發布,最終被拘捕及控告發布兒童色情物品而須接受警司警誡。
城大犯罪學家黃成榮表示,部分青少年缺乏網絡安全意識和上網操守,如持續有網絡違規行為時,有機會加劇至較為嚴重的網絡侵害行為。另外,若青少年持續在網絡上受害,他們將有機會成為加害者。
他亦指出,「缺乏網絡安全意識」、「道德疏離感」、「攻擊他人的信念」和「主動攻擊指數」愈高,他們的「網絡違規行為」及「網絡侵害」行為就愈多。因此若能加強青少年的網絡安全意識,以及提高他們上網時正確的倫理觀念,有助減少青少年網絡違規及侵害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