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2019還看香港與大灣區融合

2019-01-01
来源:香港商报

  港珠澳大橋開通標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進入新里程。 資料圖片

  顏安生

  在2017年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戰略。2017年的7月1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見證下,國家發展改革委與粵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標誌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出實質一步。

  粵港澳大灣區涵蓋香港、澳門與珠三角地區的廣州、深圳等9個城市,擁有近7000萬人口,面積5.6萬平方公里,GDP規模約1.3萬億美元,年航空客運流量1.1億人次。這些指標已經直追甚至比肩紐約、三藩市、東京等成熟的世界大灣區城市群。若按照世界上著名灣區經濟的規模、結構、特點來衡量,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已經初步具有了開放的經濟結構、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強大的集聚外溢功能以及較為發達的國際溝通網絡等特點。也就是說,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際級的灣區經濟已經雛形初現。

  港成大灣區受惠者

  按照國家的戰略規劃,在不久的將來,粵港澳大灣區必將成為世界級金融中心、高端製造中心,技術創新中心、航空海運與高鐵互聯互通的交通中心、商貿中心和消費中心。香港作為大灣區的一分子,既是大灣區的貢獻者,同時也會是大灣區的受益者,整個大灣區的建設與發展將給香港帶來巨大的機遇。2018年9月和10月,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也正式啟用,使得香港與內地特別是與整個大灣區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可以說,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與港珠澳大橋的正式通車,為香港抓住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機遇奠定了良好基礎。

  然而香港如何才能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還必須充分認識到大灣區的建設的重大意義,將會帶來哪些重大轉變。香港能夠發揮什麼作用?扮演什麼角色?又如何能夠從中獲得哪些商機和市場份額?要弄清楚這些問題,香港必須站在國家宏觀的角度去分析和把握大灣區的功能定位及其在整個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中將要發揮的重大作用。

  須認識大灣區意義

  首先,大灣區將要擔當中國高質量發展領頭羊角色。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用成為根本目的。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將先行全國,走在前列。

  第二,大灣區將成為中國製造業全面轉型的典範。在改革開放初期,大灣區各地雖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但那時的產業基礎十分薄弱,外來投資也基本是「三來一補」的低端製造業。經過40年發展,大灣區的製造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逐漸從低端產業轉型到了中高端領域。然而對於大灣區來說,產業轉型升級的成績還是初步的,灣區製造業必須全面向技術創新型方向邁進,並且按照「中國製造2025」規劃,成為國際製造業更上一個新台階的引領者,讓大灣區製造業成為中國高精尖產品的亮麗名片。

  第三,大灣區將成為中國消費全面升級領跑者。改革開放以來,出口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然而,近年國際貿易環境不斷惡化令到中國的對外貿易步履艱難。與此同時,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的大發展令到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國內消費需要日益強勁,尤其大灣區近7000萬人的消費能力更是令世界刮目相看。如今,大灣區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強烈,對於消費產品和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引領中國消費升級的新浪潮,從而為中國經濟增長動力轉型發揮助推作用。

  第四,大灣區要成為中國經濟全面融入國際的先行者。從2013年開始,中國進入新一輪全面改革開放階段,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先聲奪人,在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號角的鼓舞下,充分依靠市場的力量,走出國門,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資源配置和市場配置,從而極大拓展大灣區的發展空間,大大增強了灣區企業的發展後勁。今後,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將全方位與世界經濟融合,參與世界經濟分工與市場協作,在為世界經濟作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為自身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