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
日前,有个别自媒体将有关政策误读为“私立幼儿园将退出历史舞台”。教育部回应表示,关于“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的规定,是特指小区配套幼儿园,其他场所的民办园不受影响。从国家政策看,根本不存在私立幼儿园或营利性民办园要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法。
根据国办下发的《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城镇小区应依标配建幼儿园,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就是说,这份误读里其实潜藏着一个大利好,也即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已日益成为一种政策底线了。
以深圳为例。目前,深圳的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超过七成,基本覆盖了全市有条件的社区。2018年,深圳新增150所新型公办园,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刚刚结束的2019年深圳“两会”上,也有政协委员在相关提案中建议,深圳应在财政投入上继续优化配置,进一步扩大公办幼儿园的比例。
人们常说幼儿教育不是“小儿科”,它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事实上,在今天的现实语境下来看,它关涉的还不只是一个教育话题。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一大波适龄儿童迎来入园高峰期,这是一些地方不断扩建幼儿园规模的根本原因。但是,我们不但要看到入园数的增加,更要看到出生率的下降。
国家统计局几天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1523万人,较上年减少约200万,为连续第二年下降。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鼓励生育已变得刻不容缓。而在我看来,将免费义务教育向下延伸覆盖0到6岁,就是一种最好的“鼓励”方式。
虽然目前来看,要实现全面免费有不少难度,但我们有必要从人口困境的高度来理解这一点,进一步增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