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 汕尾市陸河縣歐田村曾經是一個貧困村。幾年前,歐田村到處是破敗的農民房,村裡的女人們抱着孩子在村口東家長西家短地閑聊着,等着自家的男人外出打工寄錢回來。現在不一樣了,在深圳市坪山區和陸河縣的大力推動下,這裡已經建成了「華僑城·螺溪谷」文旅小鎮項目。以往的農民房被打造成了具有文化風味的民宿,梯田也被梳理成可以體驗農家採摘生活的田園。
據了解,直接對口幫扶歐田村的深圳市坪山區石井街道辦事處,由「輸血」變成「造血」,增強貧困戶主動脫貧意識,激發內生動力,克服「等、靠、要」思想,採取多項措施,扶志、扶智齊頭並進,引導貧困群眾脫貧信心,着力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在這種產業幫扶機制的良性帶動下,不少婦女都主動進入到這裡工作,讓她們的生活變得充實起來,每天都是那麼有盼頭。
用幫扶資金栽下「致富樹」
歐田村地處汕尾市陸河縣螺溪鎮南部,下轄4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352戶1788人;貧困戶55戶,貧困人口232人,其中低保貧困戶16戶63人,五保人口8人。
在接到對口扶貧的任務後,石井街道對歐田村的現狀進行了深入的調研,找到了幫扶的「金鑰匙」,將「資產性幫扶」作為幫助歐田村「造血」的工具。石井街道出資100萬元投資入股新河工業園,縣財政兜底,年收益10萬元,主要用於歐田村無勞力貧困戶分紅;出資50萬元入股華僑城·螺溪谷文化旅遊項目,縣財政兜底,年收益5萬元,主要用於歐田村有勞力貧困戶分紅。
石井街道還出資20萬元設立歐田商務發展有限公司,通過集中銷售農產品的方式,幫扶貧困戶脫貧增收。
讓留守婦女走上「致富路」
有了資產還不夠,更要引導村民摒棄「等、靠、要」的思想,鼓勵大家闖出一條「致富」的新路。老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石井街道實施農業產業幫扶,結合當地特產,開發了番薯種植、蜜蜂養殖等項目,通過「631」資金獎補鼓勵貧困戶種植番薯約60畝,養殖蜜蜂約1200箱。
在這個基礎上,石井街道更是聯合坪山區駐村幹部,給當地村民找到致富的模式。庄雪芬以前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每年零打碎敲地收入2000元,家裡的經濟完全靠老公在外地打工。現在不一樣了,深圳市坪山區對口幫扶陸河縣,幫助歐田村引進了華僑城,打造了「華僑城·螺溪谷」文化旅遊小鎮項目,會做客家擂茶的庄雪芬一下子就看到了創業的機會。她和朋友合作承包了「華僑城·螺溪谷」里的客家擂茶館,自己當起了老闆娘,一邊做擂茶、一邊賣一些當地的土特產。
現在庄雪芬的客家擂茶館,從開業到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純收入就達到接近5萬元,更讓庄雪芬開心的是,常年在外打工的老公也看到了她的變化。「『華僑城·螺溪谷』項目開業,不光給了我開始創業的機會,連我老公都給吸引回來了」,庄雪芬說。她老公原來在外面做建築工程,一年裡都難得回家幾次,家裡有老有小的,孩子想爸爸,老人想兒子。現在好了,自從庄雪芬開始創業以後,她老公也感受到了這裡的機遇,下定決心回家鄉和老婆一起創業,他也承包了華僑城·螺溪谷的一個餐廳,夫妻倆在這裡自自在在地唱起了「天仙配」。
現在歐田村的婦女們,很多都開始在家門口就業,家裡的收入一下子就增加了很多。以前一個婦女每年靠村裡分紅只能拿到兩千元,現在幹得好的話,一年收入可以達到四五萬元。
練好「繡花功」助力村民脫貧奔康
石井街道每季度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前往歐田村進行實地調研,並深入考察歐田村扶貧項目的開展及落實情況。為了儘快融入當地,駐村幹部主動學說當地方言,與當地群眾一塊苦、一塊干,用實際行動踐行精準扶貧誓言,樹立起駐村幹部的良好形象。陸續通過投資新河工業園、入股華僑城·螺溪谷文化旅遊項目、設立歐田商務發展有限公司推動農業發展,降低農業成本,幫助農民增產增收,助力農民脫貧脫困。
截至去年底,共實施歐田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河背村防洪堤、路燈亮化、河背村村道硬化等20個幫扶項目。已落實各項幫扶項目資金610.5萬元,共幫扶250名村名實現就業脫貧,村容村貌得到顯著改善。省、市、區對石井街道駐村工作給予了肯定好評,今年3月,石井街道駐村工作隊榮獲「廣東省2016—2018年度脫貧攻堅突出貢獻駐村工作隊」的光榮稱號。
據悉,石井街道還將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一方面按照《陸河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陸河縣新時期精準扶貧就業和產業扶貧「以獎代補」實施辦法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組織貧困戶申報增收獎補資金;同時將投資入股的新河工業園區項目和華僑城·螺溪谷鄉村旅遊項目中每年固定收益的15萬元,全部用於貧困戶脫貧增收。根據貧困戶家庭具體情況,對貧困戶子女本科在校生進行教育補貼;對貧困戶大病家庭給予醫療救助;對貧困戶住房條件進行改善。目前,駐村工作隊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脫貧攻堅行動計劃並組織實施,確保歐田村2020年實現產業脫貧。(焦家志 蔡傳河、李綿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