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行其道,極端示威者鋸斷智慧燈柱。 資料圖片
工業需要智慧化,都市也需要智慧化。近年越來越多人進入城市生活,為避免人滿為患,居民生活品質下降,智慧城市的概念變得越來越重要。
智慧燈柱是香港政府「智慧城市藍圖」的其中一項起步政策,旨在提供交通、天氣、環境等的實時數據,並加強城市管理。理論上,這項政策為市民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並且防止一些影響社區的違法行為。
然而,有暴徒在上周的觀塘遊行中,用電鋸鋸斷及破壞多支智慧燈柱。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在政府跨部門記者會上說,燈柱被鋸當日是「香港創科最黑暗的一日」,又指政府不斷解釋,卻只換來破壞,對此感到失望。
暴徒鋸斷智慧燈柱的其中一個藉口,是傳聞智慧燈柱涉及人臉辨識等功能。首先,政府已經澄清智慧燈柱只蒐集城市數據以配合智慧城市發展。此外,人臉辨識實是大勢所趨,盲目害怕人臉辨識,正如把照相機視作「鎖魂機」一樣。
西方早利用人臉辨識技術
先來看看不同國家的例子。今年5月,英國倫敦警察廳在不同地點測試「刷臉」技術,利用監控攝像頭來甄別路人當中有否存在被監控人員。而美國方面,執法部門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協助辦案早已不是秘密,根據一項大型研究指出,美國警方與聯邦調查局(FBI)已在人臉識別資料庫中存儲了約半數美國成人的資料。2017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布行政令,加快對所有穿越美國邊境的旅客身份進行生物識別驗證。該命令規定,到2021年,包括美國公民在內,美國20大機場100%的國際旅客都必須接受臉部識別身份驗證。
2020年登場的東京奧運,將創下導入人臉辨識系統的首例,這套系統的核心是一個名叫NeoFace的AI引擎,屬於日本電氣(NEC)公司生物識別技術的一部分。這套系統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自動檢查入場者臉部和事先登記在ID(身份證明)卡上的照片,NEC表示,這套系統已經通過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的技術認可,比起人工判斷可以快上約2.5倍的時間。
香港如果再故步自封,前景讓人擔心。
英國切斯特大學金融科技及數據分析教授 梁港生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