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數據喜憂參半,其中製造業數據意外惡化,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49.9,是2009年9月以來首次跌穿50盛衰分界線。但美國消費仍然強勁,8月份經濟諮詢委員會消費者信心指數135.1,好過預期的129.5;惟美國8月份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從之前公布的92.1調低至89.8。
貿易戰有升級可能
美國在上周五報復上調5%關稅,但至關重要的一批零售產品的加稅時間點仍然維持在12月中。與中國內需相似,現時美國經濟也高度依賴消費行業,不少老牌消費股今年至今表現亮眼。美國總統特朗普談判意願強烈,市場期待9月重啟談判,惟中國尚未給出正面答覆,貿易戰仍有升級可能性,甚至有美國議員建議美國政府及軍隊的退休金不應投資中資股,恐將矛頭轉向金融領域。
香港經濟面臨內憂外患,零售銷售額六連跌,7月零售按年減少11.4%。港股備受貿易戰拖累,惟A股相對穩健,加上周二MSCI的第二步擴容收市後正式生效,百億外資掃A股。內地上周三再出手,發布20條提振消費信心措施,尤其鼓勵汽車、成品油等消費,進一步維穩內需市場,帶動港股內需板塊繼續向好。前期內地減稅降費效果明顯,7月工業企業利潤按年增速由負轉正,加上內需企業有政策加持,但製造業或需更長時間改善,內地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連續四個月處於榮枯線下方,留意第三季度經濟下行壓力會否紓緩。
早前阿根廷問題引發市場對新興市場及其貨幣的擔憂,國際金融協會(IIF)數據顯示8月投資者從新興市場撤出138億美元,是近3年來最高水平。雖然現時不少新興市場的央行貨幣政策相對獨立自主,但像去年委內瑞拉、阿根廷、土耳其這類事件也未必不會出現,加上牽扯到一些政治局勢情況更加複雜,且新興市場債務規模已經超過金融海嘯時期。投資者宜選擇風險分散及平均信貸質量相對較高的債券基金,不宜單一市場孤注一擲。
另外,高息債基金本月有機會受惠於美國聯儲局的加息預期,不少投資者會考慮亞洲高收益板塊,以分散大中華區內的風險,但需留意現時內地和香港佔市場佔據亞洲高收益債券近60%以上,特別是內房企業,因此該類資產價格的波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內房企業信貸質量,投資者亦留意整體經濟周期會否令到相關違約風險增加。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