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下的危與機】如何補上疫情損失「硬缺口」 大都市圈發展是最大潛能

2020-03-12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受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已「停擺」一個月有餘。假定一季度疫情結束、4月基本恢復正常,專家粗略估算中國GDP將損失掉約3萬億元人民幣。如何快速補上「硬缺口」?在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11日聯合舉辦的「疫情之後如何增強經濟動力」線上研討會上,經濟學者認為,財政、貨幣、房地產等現有主要常規政策空間不大,「新基建」戰略對短期恢復經濟增長亦難以「挑大樑」。中國未來5到10年的結構性潛能主要在於大都市圈的發展,建議可探索在大都市圈進行系列配套政策實驗,包括降低民間資金進入醫療、教育等行業門檻以及大規模建設安居房,啟動「二次房改」,幫助農民工、新市民安居城市,不僅可促進短期經濟復蘇,亦可夯實中長期經濟增長基礎,同時有利於長期社會綜合治理的改善。

  疫情或致約3萬億GDP損失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衝擊。中國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分析,此次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遠超非典時期,亦超過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經濟幾乎停擺了一個月,這在正常經濟發展過程中前所未有。現在經濟已開始逐步恢復正常,當務之急是要儘快讓整個產業鏈運轉起來。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徐建國測算,按照去年一季度GDP大約22萬億元,其中餐飲、娛樂、旅遊等服務業大概2萬億元,目前估計損失了1萬億元;其他20萬億元,估計損失10%達到2萬億元。「保守測算,加起來有3萬億元的GDP損失掉了。」徐建國說。

  徐建國分析,按照去年全年GDP100萬億計算,3萬億元損失佔了全年3個百分點,再加上今年要達到「翻一番」目標,經濟需要5.7%的增長,所以,疫情結束以後的任務除了補回3萬億,還要增長5.7萬億元,「也就是今年接下來三個季度要完成8.7萬億元,即未來每個季度增長保守估計也需要7%以上。」

  「疫情不僅影響了需求,亦讓供給方『停襬』,經濟活力下降到很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斌認為,這只是第一輪影響。他擔心接下來第二輪的影響,即經濟活動停止之後,企業、居民、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現金流短期內會受到很大的壓力。「特別是從廣義信貸的角度,過去信貸增量一個是居民住房抵押貸款,一個是政府包括政府控制的融資平台用於基建投資的貸款,這兩個支撐信貸增量的兩個力量,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如果現金流不能有一個充分的回補,會陷入一個『總需求不足,價格偏低』惡性循環的可能。

  現有常規政策空間不大

  政府已提出了降稅費、減保費等措施,但在徐建國看來這些大多數是「亡羊補牢」,只能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真正能夠幫助提升經濟動力、兼顧短長期效應的舉措不多。他認為,未來財政、貨幣和房地產等現有的主要政策空間都不大,「政策空間受到約束,應該跳出現有政策框架做一些大的舉措」。

  劉世錦亦認為,對一個月停擺帶來的「硬缺口」,需要採取非常規的對沖措施。「問題是,對沖措施到底是什麼。最近一段時間出現了各種經濟刺激的方案,流傳較廣的是各省份出台的數十億基建投資計劃以及新基建,仔細看其實是一個多年的投資計劃,並不是最近一年的投資,而且有的已經在去年開始實施了,從規模講,有幾個省是下降的,投資內容也是老基建。新基建的內容只有10%左右,所以挑不起大樑」。

  「從長遠來看新基建很有前景,中國也需要搞,但在目前的關口到底能起多大作用,一定要認真分析。現在概念炒起來以後,最實際的可能就是股市上有反應,有些行業的股票大漲了,但和真正穩增長還是兩回事。」劉世錦說。

  應加大都市圈基建和配套

  「硬缺口」怎麼補?除了刺激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出路?劉世錦認為,中國30多年保持了10%左右的高速增長,今後也會是5%-6%的中速增長,比發達經濟體仍高很多。他強調,長期以來中國經濟之所以能保持遠高於發達國家的增速,主要靠結構性潛能的釋放。下一步,當基建、房地產投資和出口等領域已經越過需求峰值後,如何激發新的結構性潛能是當下應該考慮的問題。

  在劉世錦看來,大都市圈的發展是中國未來5到10年最大的結構性潛能。今後10年,新的增長70%到80%就在中國大的都市圈。

  張斌認為,中國製造業發展和升級情況不錯,長期上的短板主要在服務業,尤其最大的缺口在教育醫療領域,還有更大的缺口是城市化率低。目前尚有大量人口沒有進入城市生活,大約2億到3億人因為房價過高在城市工作卻無法安居,遊離在城市與鄉村之間。他強調,房價高並不僅指的是中心城區的房價高,而是郊區的房價過高,整個都市圈房價過高。中國要進入小康社會,需要將2億到3億農民工成為城市市民。這也有利於工業部門可持續增長。

  張斌建議,要加強都市圈基建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同時需要配置新的土地政策,讓都市圈內大量閒置土地、農業用地、效率低的工商業用地充分利用起來;也要降低私人投資進入醫療、教育領域的門檻。「需要一系列的政策組合,可以在一些都市圈進行試驗」,他認為,圍繞都市圈做的基建投資要避免遍地開花,要在人口流入多、經濟發展不錯、具有公益性質的基建項目和城市公共服務跟不上的地方,政府可以進行投資,否則就會重走老路。融資機制也要改變,不能出現過去4萬億帶來的大量影子銀行、隱性債務、高槓桿率等問題,建議通過各地政府發債方式解決基建投資的資金來源。

  學者建議啟動「二次房改」

  徐建國提出了探索性建議,即在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大規模建設安居房,啟動「二次房改」。具體每年1000萬套,套均面積50平米,每年投資10萬億。這樣短期可以快速促進經濟復蘇;中期可以托住10年經濟增長的下限,與中國的「二次開放」政策結合還可以提高經濟增長的上限,預計10年到15年可以保持5%以上的高質量增長;長期則有利於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改善社會綜合治理,亦是國家治理現代化不可或缺的基礎。

  徐建國解釋,「二次房改」主要針對農民工、新市民,大約5到6億的人口體量,推動都市化。徐建國強調,「二次房改」不只是簡單的房子問題,其主要基本方向是引導農民工市民化,消解城鄉二元結構。同時,在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大規模建設安居房,和「房住不炒」高度一致,是堅持「房住不炒」的有力保障。

  劉世錦認為,農民工是城市發展的生力軍、主力軍,在此次疫情中也體現了這一點,比如若沒有快遞小哥,疫情期間的生活會很多不便,生活質量也會下降很多,但他們在城市中卻沒有固定的居住環境。安居房不僅可以降低企業用工成本,還可以提升企業競爭力,同時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針對農民工、新市民建設安居房的『二次房改』,應該放在加快都市圈發展之中」,劉世錦表示,下一步釋放中國結構性潛能的重要抓手之一就是打通城鄉之間要素雙向流動通道,推動中國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發展。「建設以農民工等人群為主要對象的商品化安居房的大背景就是目前都市圈的發展,下一步如果農民的宅基地能夠流轉起來,在大城市中就有能力購買安居房,形成經濟發展新的動能。」

  人幣強勢或衝擊出口

  3月11日,儘管美國股市前一交易日大漲1000多點,但是亞太股市仍然受到疫情在全球擴散的衝擊。內地股市也高開低走,截至收盤,上證綜指下跌28個點或0.94%,3000點關得而復失,報2968點;深證成指大跌203個點或1.78%,報11200點;創業板指數跌幅最大,下跌47個點或2.20%。滬深兩市場日成交量回落到9729億元,北向資金加碼流出,顯示市場風險指數高企。

  11日內地股市的高開低走,這很有可能與人民幣的過度強勢有一定的關係。

  昨日盤面沒有明顯的利空,反而有利好。中國防疫已經接近最後的勝利,而中國以外國家和地區疫情蔓延勢頭仍然在繼續,衝擊?全球經濟。

  但是,人民幣的持續強勢也讓投資者開始擔心會影響到中國出口的綜合競爭力。

  儘管昨日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中間價回落223個基點報6.9612,但截至昨日,今年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中間價仍然出現150個基點或0.2%的累計升幅。同時,人民幣兌換世界其它主流貨幣大面積出現大幅升值。人民幣的全面強勢可見一斑。當日人民幣市場報價普遍高於中間價,這顯示官方也不希望人民幣升值太快。

  人民幣匯率強勢一方面是利好,有利於強化全球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但另一方面也是利空,一定程度上會衝擊中國本就遇到困難的出口,尤其是中國目前出口的主戰場是歐盟、東盟和日本。人民幣劇烈升值或會加大中國出口的壓力,減少競爭力。 香港商報記者 張麗娟 王長久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