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四名男童的安全漏洞,为什么没有早填上?

2020-04-21
来源:澎湃新闻网

   这两天,“工地发现四名男童遗体”事件牵动人心。

  4月18日下午,在河南原阳县盛和府小区施工现场堆放的土方里,9岁的刘某邦、9岁的刘某恩、7岁的刘某浩、5岁的李某然遗体被挖出。据报道,当日下午约16时30分许,4名儿童结伴玩耍,从围挡的缝隙穿过,进入工地后,没能再活着回家。

  目击到遗体的村民透露,其中三位儿童的遗体损伤程度较严重,“一个孩子的口、鼻上有大量血迹,另外两个有残缺。”村民们推测,可能是挖掘机作业所致。

  这些报道及细节让人痛心。

  目前,警方初步判断4名儿童可能因土方压埋窒息死亡,初步认定该事件为刑事案件,具体因果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但是已经暴露出的问题及其责任缺失,已经让人愤懑难耐。

  比如,事发工地的铁皮围挡上有可供“人出入”的洞口;比如,涉事工程项目没有获得施工许可证;比如,就在事发前的4月10日,盛和府小区所属的原兴街道办事处还下发了《关于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事发时间刚好在行动时间内,事发工地也在整改期。

  悲剧之悲,恰恰在此。没出事的时候,似乎一切岁月静好、太平无事;一出事的时候,便发现漏洞多多、危险重重。这就是惨痛的教训,这就是悲剧后的悲鸣。而一些所谓的“专项治理行动”,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执行上,更重要的是实际执行。

  报道里有一个细节,上述专项治理行动通知的内容显示,要“严格落实建设、设计、监理、施工、检测检验等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具体包括“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闭环管理情况”“督促施工、监理单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等。如今回头看,这一字一句,简直和该事件爆出的漏洞一一对应。

  也就是说,管理方和监督方并不是没有经验,也并不是没有专业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而是有着明确的政策标准和工作方向。但这些内容,更多只是从纸面看上去很安全、很牢固。换句话说,如果这份通知书被严格落实了,悲剧极有可能就不会发生。

  但万事没有如果。时光不会倒流,遇难的四名儿童不会再次醒来。

  漏洞,从来不应该用生命去填,而是要用前置的责任去填。除了追究涉事施工单位的直接责任,当地管理和监督部门的责任,在事情真相理清后,也该有个说法。只有严肃追责,发掘每一个漏洞,追究每一份责任,形成警示效应,才能杜绝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