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館明起舉行「多元視野—8、90年代香港藝術新象」展覽

2021-03-04 20:25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藝術館指明日(5日)起舉行「多元視野—8、90年代香港藝術新象」展覽,多角度呈現當代香港藝術創作面貌。

 香港藝術館透露,館方於2018年推出「香港藝術:客席策展」展覽系列,徵集策展計劃方案,與策展人共同探究和譜寫更豐富香港藝術史,為香港當代藝術之持續創作增添新參考經驗及力量;藝術館表示在評選團甄選後首先選用方敏兒提交的方案,共同策劃是次「多元視野—8、90年代香港藝術新象」展覽。

 香港藝術館指,「多元視野—8、90年代香港藝術新象」展覽將集中呈現8、90年代前衛香港藝術家的創新與突破。藝術館透露,展品包括陳育強重塑於1996年澳洲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展出的混合媒體裝置《垂直的麥田》;馮美華1989、2016及最新2021年版之錄像裝置作品《她說為何是我》;馮漢紀所拍攝的黑白作品《深圳》,以及他在世界各國拍攝之作品《東西對幅》和三維數碼影像作品《蝴蝶夢系列》;鮑藹倫於2001年第49屆威尼斯雙年展首個香港館的參展作品《循環影院》首次以245度寬度為公眾呈現;以及蔡仞姿重新演繹之裝置作品《殘陽如血,蝶夢如煙》,並展示當年前衛劇場的裝置表演錄像。

陳育強重塑於1996年澳洲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展出的混合媒體裝置《垂直的麥田》。

馮美華1989、2016及2021年版的錄像裝置作品《她說為何是我》。

馮漢紀作為改革開放後首批進入內地的香港攝影師所拍攝的黑白作品《深圳》,以及他在世界各國拍攝的作品《東西對幅》和三維數碼影像作品《蝴蝶夢系列》。

 香港藝術館表示,展覽還會以實景再現手法,模擬1998年Para Site藝術空間幾位始創成員曾德平、梁志和、黃志恆、李志芳、文晶瑩、梁美萍、及原初積極參與者梁寶山所進行的場域特定項目「咖啡店」,展示他們之實驗性作品;展覽又重現90年代女那禾多當代攝影中心的空間面貌及展出5位創建成員李家昇、黃楚喬、李志芳、劉清平、黃啟裕之影像作品;至於由展覽計劃研究員盧燕珊整理出以「再想像香港藝術共同體」為題的文獻系列,展示她從不同途徑收集與梳理香港當代藝術之相關文獻,當中包括事件、圖片及歷史實物等資料,部分資料更可供大眾現場閱讀,再加上祈大衛橫跨1994至2000年在香港所攝的日記式相片,冀以多元視角呈現8、90年代香港當代創作面貌。

 香港藝術館指,「多元視野—8、90年代香港藝術新象」展覽將由明日(5日)舉行至2022年4月24日,使用者在進入博物館前必須利用手機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或登記姓名、聯絡電話和到訪的日期及時間,以便在出現確診個案時進行接觸者追蹤。

 康文署呼籲參觀人士在到場前預先下載「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並在進館前利用「安心出行」掃描二維碼。假如參觀人士選擇到場登記個人資料,由於登記程序需時,康文署提醒參觀人士預早到達,以免延誤參觀時間。

 香港藝術館因應新冠肺炎疫情之最新情況,限制館內人數,而所有進入博物館的人士進場前須使用酒精搓手液和接受體溫檢測,並須佩戴自備的口罩;12歲以下兒童必須在成人陪同下才可進入博物館和展覽設施。

展覽現場模擬1998年Para Site藝術空間(前名Para/Site)始創成員進行的場域特定項目「咖啡店」,將藝術空間改建成臨時咖啡店,展示他們之實驗性作品,讓參觀者與空間和作品互動。

「多元視野—八、九○年代香港藝術新象」展覽重現90年代女那禾多當代攝影中心的空間面貌及展出5位創建成員之影像作品。

[責任編輯:劉亞寧]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