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兩會不久前閉幕,在「十四五」規劃的起步之年,中國經濟、人民幣匯率、金融開放走向如何都是各界關注的熱點。昨日在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的中國經濟觀察報告會「兩會之後的政策和經濟」上,全國政協常委、「十四五」規劃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席、北大國發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表示,相信中國未來一段時間可以遊刃有餘地實現年均5%-6%經濟增長,並在2025年實現人均GDP超過12535美元,邁過高收入國家的門檻。
2025年有望成為高收入國家
林毅夫在主旨演講中坦言,儘管中國發展面臨着人口老齡化、城鄉差距、碳達標碳中和及中美摩擦等諸多挑戰,但他認為,在2035年以前,中國依然有年均超過8%的增長潛力,實現5%-6%的增長應該還是遊刃有餘。他表示,在2025年,中國人均GDP有望超過12535美元,邁過高收入國家的門檻,「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國家的人口可以翻一番。」
至於有觀點提出在日本、德國人均GDP達到14129美元時,此後16年時間裏,GDP年均增長都要低於5%,加上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較快,所以並不看好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林毅夫對此回應說,中國過去40多年能夠實現每年9.2%的高速增長,有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充分利用了與發達國家間產業技術差距所給予的後來者優勢。此外,2019年中國的人均GDP還僅為美國的22.6%,從歷史上看,日韓德在這個階段的經濟增速都超過了9%。中國從低附加值的產業往高附加值產業配置的空間非常大,還可以採取延長退休年齡,增長勞動力供給,提高教育質量等方式來應對人口老齡化。
料人民幣回歸趨勢性升值
至於市場上對人民幣匯率未來漲跌存在分歧,北大國發院教授盧峰總結說,依據其對國際收支基本因素分析,未來正常形勢下人民幣匯率或在雙向波動中回歸趨勢性升值,形成匯市顯著波動與趨勢升值動態疊加的新常態。他表示,人民幣匯率走勢需要考慮基本面,首先是長期增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未來5年中國經濟增速要顯著高於美國,隱含了人民幣的實際匯率,年均要升值1.5%。其次是可貿易部門生產率追趕的升值效應。另外就是外資流入中國的因素。
北大國發院黨委書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余淼傑則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明年年底有望達到6或6.1的水平。
當談及「十四五」期間,中國如何穩步推進金融開放時,北大國發院副院長、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指出,一是金融服務業的開放,比如銀行、證券、保險都在不斷開放,將來還要進一步開放。其次在「十四五」期間要做的是資本項目可兌換,是下一步金融開放很重要的一點。(駐京記者敖雷)
聯合國指中國今年增長8.1%
【又訊】當地時間18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全球貿易和發展報告最新數據,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7%,增速快於去年的預期。
中國政府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為6%以上,而聯合國貿發會議則預計中國經濟將增長8.1%,並預測中國能繼續成功遏制疫情。
此外,聯合國貿發會議還預計中國政府將維持對新的基礎設施項目的支持,確保公共支出健康擴張,個人投資也將強勁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