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鄉村振興邁進全國第一方陣

2021-04-27 16:52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0年廣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3%,農業總產值514.03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創26年來新高,連續兩年在廣東省推進鄉村振興實績考核中排名珠三角片區第一。農業發展進入快車道,農村環境更美了,農民腰包更鼓了,城鄉融合共享共榮,鄉村振興戰略在廣州落地見效。

    優先發展,資源要素和積極因素加快向「三農」傾斜
 
    廣州市委市政府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中之重,深入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制,率先建立市級領導幹部聯繫涉農鎮街的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創新建立市屬國企聯繫北部山區鎮村工作制度,市、區每月調度重點工作,及時協調解決實際問題。財政投入只增不減,在過「緊日子」的大環境下,2020年市本級財政鄉村振興預算153.2億元,比2019年決算增長7.6%。用地指標應保盡保,安排建設用地指標1653畝用於鄉村振興項目,並試行建設用地規模「彈性」預留機制,確保指標有效落地。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積極發展人才隊伍,是廣州推動各種資源要素和積極因素加快向「三農」工作一線傾斜的縮影。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實現鄉村規劃師鎮街全覆蓋,形成「百團千人」科技下鄉專家團隊347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近萬人,選派21名「85後」幹部充實到鎮街負責鄉村振興工作,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調查顯示,68.79%的新型職業農民對周邊農戶起到輻射帶動作用,平均每個新型職業農民帶動30戶農民。
 

番禺名優漁業產業園

    實施「擴量提質增效」行動,農業有效供給和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
 
    廣州持續聚焦培育蔬菜、水產、花卉、畜禽等七個百億級特色產業,以超常規措施推動重要農產品高質量供給:2020年廣州蔬菜、水產品自給率分別達到104%、92%;生豬產能加速恢復,一批綠色生態循環現代化生豬養殖場陸續投產;實施「零棄耕」專項行動,實現棄耕地應種盡種,複種復綠面積超萬畝;實施冬種促增收行動,突出集中連片、示範帶動,全年組織冬種面積約70萬畝。
 
    同時,實施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設行動,全國138個地級以上城市加入合作共建,布局超千個生產基地,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彰顯;實施園區和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新增8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數量全省第一,全市產業園主導產業產值達168億元;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54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1家、上市農業龍頭企業13家,數量居全省第一。實施科技賦能行動,黃埔區隆平院士港等一批農業科創平台加快建設,一批「5G+智慧農業」項目加快應用,現代農業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升。


從化區南平村

    培育新產業新渠道,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收入快速增長
 
    落實「六穩」「六保」部署,制定促進農民就業增收20條,進一步激發農民和集體增收活力,農民收入增速連續三年高於城市居民收入增速,村集體收入增速連續三年高於國民經濟增速,城鄉居民收入比進一步縮小。鄉村旅遊觀光等新產業加快發展,認定市級農業公園111家,建成18個省級旅遊文化特色村和11條精品線路,打造一批「紅棉」品牌精品民宿,全年觀光休閒旅遊收入破百億。大力發展直播電商等新業態,促進農產品銷售逆勢增長。
 
    進一步拓寬工資性收入增長渠道,結合鄉村建設和疫情防控,引導全市各村因地制宜設置保潔員、管護員等公益崗位1.3萬個,推動低收入戶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羊城行動計劃,全面提高農民二三產業就業增收能力。

    夯實基層黨建基礎,鄉村治理效能日益凸顯
 
    深化「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基層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推動治理重心和配套資源向鎮村下沉。全面落實《關於加強黨對集體經濟組織全面領導的指導意見》,將村黨組織的全面領導貫穿村「人、財、物」各方面及議事決策全過程。建立基層治理綜合調度平台,賦予鎮街「綜合指揮權」「人事一票否決權」。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實現區、鎮、村三級全覆蓋,文明鎮、村覆蓋率均達100%。農村「一元錢看病」模式穩步推廣,普惠性幼兒園、高質量農村養老設施、長者飯堂實現鎮村全覆蓋,農村掃黑除惡各項考核指標位居全省前列,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着力深化農村改革,推動城鄉融合共享共榮
 
    三年來,廣州以深化農村改革為突破口激發內生動力,堅定不移走城鄉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讓鄉村更好對接城市,讓城市更好融入大自然。形成建制鎮、中心鎮、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群、美麗鄉村等5個載體融合發展體系。「錢、地、人」各類資源要素加速向鄉村集聚,廣州被列為國家整市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城市,從化區鰲頭鎮被認定為國家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
 
    深化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8項重點改革,基本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出台強化「三資」監管的實施意見,制定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的政策措施,高標準整治提升村級工業園800公頃,推動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動能進一步釋放。(記者 余文蓮 徐紅 通訊員 穗農宣)
 
[責任編輯:趙書琪]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