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議政】港青須找準人生定位

2021-05-06 01:34
來源:香港商報

 4月29日,搭載着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標誌着我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中國人從此進入了空間站時代。

 更令人鼓舞的是,中國航天人已經走向年輕化。2016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戚發軔說:「中國航天領域科研人員平均年齡35歲……這就是最大的戰鬥力。」時間過去不到5年,中國航天人平均年齡已經下降到33歲,大多「80後」和「90後」,已經成為骨幹。青年人走到了航天舞台的中央,這就是中國航天事業的未來,是中國科技的未來,也是中國的未來。

 年輕人是國家的希望,少年強則國家強。年輕人也須要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找到自己理想與國家所需的最好契合,砥礪前行,報效國家,成就自己。中國的年輕航天人,是一個榜樣。同時,國家的發展,也為更多年輕人實現理想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對比香港的年輕人,難免生出些嗟嘆。

 港青對未來感迷惘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不久前公布「香港青年對未來的看法」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多達57.5%受訪者願意離開香港,前往中國以外的地方發展。對於自身未來整體生活狀況,滿意度不到滿分的一半。另有近兩成半受訪大學生認為,畢業後「多數」及「一定」無機會從事理想工作,反映大學生對工作前景感悲觀。

 任何民調都有局限性,只可作參考,不必太當真。但這一民調反映的問題比較沉重,不能掉以輕心。這些年,無論是中央,還是香港各界,對香港青年關愛之切,為青年發展尋找出路,全社會均知。但是,一些年輕人將他們心目中的「民主」當做高於一切的終極目標,糊里糊涂成為反中亂港分子的棋子和犧牲品。隨着香港國安法實施和香港選舉制度改革完善,香港開始重新回復穩定,社會重新開始走向有序。那些有案底或者與海外勢力有千絲萬縷聯繫的青年,一邊喊着要與「手足」「齊上齊落」,一邊卻逃亡到海外,開闢自己的「新天地」。

 而更多當初積極參與所謂「社運」的年輕人卻留在香港,陷入了迷惘中。他們不會像港大學生會給校長張翔發公開信那樣,公然挑釁,以莫須有的「斷送院校自主」的說辭,來譴責校方推行國安教育,進而挑戰香港國安法。但他們多年來被反中亂港分子洗腦,對過去所作所為缺乏反思能力,沉湎於他人的意識形態話題和圈套,走不出自我封閉的桎梏。因此,當撥亂反正來臨,當香港國安法和新的選舉制度令香港走向正軌後,他們找不到方向,找不到自己在這個大時代的定位角色,除了對前景悲觀,別無他法。這是相當一部分青年的心態。

 大灣區機會無限

 這表明,與敵對勢力爭奪香港青少年的情況還很艱難複雜。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和新選制之下,我們要關心青年心態,着眼於他們對未來的期盼,幫助他們從反中亂港分子設置的圈套中走出來。

 當前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反思,進而找準人生定位,令他們看得見自己的未來前程。人之所以是高級動物,就在於人能獨立思考,有反思能力,對自身有規劃能力。據悉,2019年末就有前期參與修例風波的青年人有感於「社運」變味,抽身到大灣區發展。這樣的青年自我反思能力較強,有條件成為人生贏家。但對更多青年來說,需要我們循循善誘,苦口婆心。

 我們經常提醒青年,只要放下心魔,大灣區機會無限。除了國家不斷出台政策,幫助港青在大灣區立足外,國家不斷進步,會衍生出更多的對青年人才的需求。就如文首所提到的青年航天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從立項到今天,僅僅29年,也就是說,40年前,中國尚無這個職業。40年來,中國新出現無數新職業,給了青年實現理想的階梯。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將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區域,新科技、新經濟業態會不斷出現。港青只要放下歧見,認清了方向,何不能成就一番事業呢?

 作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葉建明

[責任編輯:蔣璐]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