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掀起「試題風波」的中學文憑試(DSE)歷史科今日(6日)開考,考評局因應疫情精簡考試內容安排,此次歷史科考試分兩份試卷。卷一為歷史資料題,考生可在4道試題中選答3道,20世紀初的香港經濟及與內地關係、20世紀後期的中國經濟,及冷戰期間的美蘇關係等。卷二選答題包括日本軍國主義、中國辛亥革命及五四運動,以及國際聯盟等。
今早率先開考的卷一設4條歷史資料題,考生4選3作答,作答時間減少15分鐘。
其中第一題是有關20世紀初香港經濟發展,要求考生利用資料解釋香港經濟的特色及推論1930年代香港和內地的關係。
第二題涉及「20世紀下半葉的中國經濟」,要求考生要利用資料,解釋1990年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及經濟現代化的特色,及推動經濟現代化的因素。
第三題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和平協議有關,問考生是否同意巴黎和會締造者旨在報復德國,而非尋求國際和平。
第四題涉及冷戰期間的美蘇關係,要求考生從資料推論蘇聯對美國商品的態度,及是否同意蘇聯主導冷戰的發展。
今年試題未有涉及「中日關係」內容。去年歷史科卷一「歷史資料題」第2題「『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引起巨大爭議,考評局最終應教育局要求取消試題。
至於卷二,題目7揀2,分別問及1971-97年間香港的角色、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日本軍國主義、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歷史發展、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及歐洲共同體、20世紀下半葉國際組織、及最後一條題目提供3個年份,分別是1929、1945、1991年,要求考生選取一個年份,並解釋為何被視為20世紀世界歷史的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