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西 > 特别报道

宜山宜水更宜人 唱著山歌等你來

2015-10-22
来源:香港商報

  廣西宜州市位於廣西西北部,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人口68萬,轄9鎮7鄉,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國十佳生態休閒旅游城市和「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誕生地。交通便利,黔桂鐵路和323國道橫貫東西,高速公路直達柳州、桂林、南寧。走進宜州,這里原生態的奇山秀水、民族文化、美麗神奇的劉三姐故事傳說、優美動人的劉三姐歌謠,會讓你置身於「此景只應天上有」的絕佳意境。宜州物產豐富,四季如春,自古就有「宜山宜水更宜人」之稱,有豐富的林業、電力和礦產資源,是全國主要糖料蔗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桑蠶生產基地。香港商報記者 凌燕 闕琳晶

  獨特的自然稟賦造就豐富的旅游資源

  宜州位居中國西南之咽喉,西南大通道的兩條動脈--黔桂鐵路和汕昆高速橫貫宜州,為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宜州又處於珠江水系干流龍江河的中游,水路上溯可達河池、環江,下通則到柳州、梧州,航運十分便捷。宜州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內山清水秀,洞古岩奇,風光綺麗,具備開發自然觀光游、生態休镕游、養生度假游等旅游品種的最佳天然條件。

  有兩千年歷史的宜州市是大宋宰相三元及第狀元馮京故里。這里有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山谷祠、全國迄今發現最早的五百羅漢名號碑、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及部將唱和詩碑刻、明惠帝朱允炆和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雲游宜山的遺蹟等名勝古蹟。其中《徐霞客游記》中描述宜州景物的文字達兩萬多。抗戰期間,浙江大學西遷宜州,竺可楨、豐子愷、蘇步青等文化名流曾留寓宜州。

  宜州是歌仙劉三姐的故鄉,素有「三姐故里,宜人之州」之美稱,居住著壯、瑤、苗、水、毛南、売佬等少數民族。是彩調、桂劇、漁鼓文化發祥地之一。彩調劇《劉三姐》、《龍女與漢鵬》20世紀50年代曾多次赴北京中南海懷仁堂作專場演出,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赞揚。三月三歌節、壯族歌圩、八月十五山歌會、賽龍舟、壯族婚俗趣味盎然,獅子上刀山、踩火盆、過火海、搶火球等民間絕技令人賞心悅目,傳統民間小吃琳瑯滿目。

  2004年宜州下擊河流域被廣西自治區列為「劉三姐歌謠文化保護區」,2006年劉三姐歌謠文化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宜州成功晉級成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2011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之鄉」,2015年榮獲「中國長壽之鄉」稱號。

  發揮關聯作用促進富民強市新跨越

  2013年以來,宜州市成立創特工作領導機構,實行市四家班子領導牽頭、責任單位主要領導負責制,層層落實抓創特,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旅游發展長效機制,旅游發展水平明顯提升。201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30.31萬人次,同比增27.56%。其中,國內游客229.28萬人次,入境游客10342人次。旅游總收入達25.26億元,同比增長64.00%。其中,國內旅游收入25.02億元,外匯收入390.84萬美元。旅游收入占本市GDP比例22.36%。旅游稅收占本市財政收入比重16.64%。游客平均停留2.1人天。全市旅游總床位12000張,旅游業從業人數4.7萬人,占當地人口比重的23.50%。發展旅游業帶動農民增收2200元。榮獲2014年中國「最具魅力節慶城市」及「中國最美文化生態旅游名縣」稱號。

  實施品質旅游戰略建設醉美宜州

  近年來,宜州市緊緊圍繞劉三姐文化品牌,加大資金投入,整合特色資源,開發旅游精品,提升改造景區,實施劉三姐文化產業園、懷遠古鎮綜合開發、下擊河流域鄉村旅游示範區等項目建設,突出「三姐故里,宜人之州」旅游形象,打造劉三姐文化品牌,建設「醉美宜州」,創建「廣西特色旅游名縣」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全市共有A級旅游景區4家(其中4A級1家),農業旅游示範點5家,鄉村旅游區5家(其中四星級3家,3星級1家),星級農家樂23家(其中四星級2家、三星級6家),旅游公司6家,旅游客運公司1家,國際旅行社7家,擁有導游和景區講解員70多名。旅游飯店,按5星級以上標準新建1家、在建1家,三星級4家、二星級4家。

  與此同時,宜州市將創建廣西特色旅游名縣作為加快旅游業跨越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富民強市的一項重要任務,舉全市之力,將宜州建設成為全區一流的以劉三姐文化為特色的民族風情旅游目的地。著力打造消費層次豐富、產品體系完整、服務水平一流、產品線路完善、市場秩序規範,能滿足多樣化需求,突出打造劉三姐文化的特色旅游精品和旅游品牌。同時堅持以文化為靈魂,把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旅游產業各環節和發展全過程,增強宜州旅游的文化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加強劉三姐文化元素與旅游產品的有機結合,強化文化創意,提高附加值,開發系列特色旅游文化產品。加強自然文化遺產的申報、保護與開發,培育旅游文化節慶品牌、旅游文化演藝品牌、民族旅游文化娛樂品牌。加快豐富和提升城市夜間文化生活消費。建設一批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地方特性、文化標識的旅游商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基地。開發特色旅游文化餐飲。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文化休閒設施。推動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民族特色文化符號方面的運用。

  加快跨越發展打造宜州旅游升級版

  宜州市委書記周飛表示,豐富的資源、良好的環境、堅實的基礎、難得的機遇,足以使宜州在旅游方面,成就一番偉業。接下來,宜州將通過強力推動「五個升級」,主動融入「桂林-柳州-宜州」劉三姐文化旅游區,全新打造宜州旅游升級版。

  定位升級,實現旅游業整體華麗轉型。宜州將站在「大旅游、大產業」的視角,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競爭優勢,實現從旅游資源大市向旅游強市的跨越,把旅游業培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滿意的現代服務業,推動宜州旅游業由觀光型向觀光、休閒、度假复合型轉變,將宜州打造成為區內一流、全國聞名的旅游目的地,實現二次創業。

  規劃升級,高標準打造特色旅游精品。立足發展大旅游、建設大景區、開拓大市場、形成大產業的角度,全方位謀劃,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引領景區景點建設提檔升級。修編《宜州市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2014-2020年)》,編制《宜州市下擊河旅游帶總體規劃(2014-2015年)》、《廣西宜州自行車休镕綠道建設規劃》等16個景區專項規劃。深挖劉三姐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內涵,開發具有宜州特色的「千古宜州名勝游、壯族風情游、絲綢文化游、美麗鄉村休閒游、長壽養生游、宗教文化游」六大精品旅游線路。

  設施升級,傾力推動旅游業增量提質。以整合打造投資15億元的「劉三姐故鄉民族風情旅游區」重大項目為主線,啟動劉三姐故里創5A景區,會仙山創4A景區

  工作;以引進投資30億元的

  「宜州龍江生態文化旅游區」旅游招商開發項目為龍頭,鼓勵民營投資開發旅游業;以下擊河流域為核心區,重點實施自行車騎行休閒綠道和自駕車露營地建設項目。每年安排旅游發展基金1000多萬元,整合人防、水利、市政、文化、交通、扶貧等部門項目資金上億元,強力推進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宜州地下商業步行街、村民自治展示中心、宜州博物館、市體育館、市民文化公園、江濱大道等設施建成開放;以整合桑蠶繭絲綢特色產業資源,打造劉三姐絲綢文化品牌。會仙山景區改造提升和懷遠古鎮修復一期工程以及劉三姐大道特色街立面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同時,出台《關於金融支持宜州市旅游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宜州市旅游業貸款擔保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安排300萬元作為旅游擔保基金,銀行部門放大10倍放貸扶持旅游企業,重點推進小龍、下擊、古文和慶遠特色葡萄生態休閒區等鄉村旅游項目建設。

  營銷升級,突出打造劉三姐文化品牌。明確「三姐故里,宜人之州」旅游形象主題定位,堅持每年舉辦「廣西宜州劉三姐文化旅游節」,增強宜州旅游品牌競爭力;隆重推出新版歌舞彩調劇《劉三姐》,今年5月赴台灣巡演,展示了劉三姐旅游名城的千年歷史文化底蘊;加快形成全方位的促銷體系,打出旅游營銷組合拳,釋放「三姐故里,宜人之州」的品牌效應和市場效應,打造新品牌,使品牌成為宜州旅游發展的核動力。

  管理升級,大幅提升旅游發展軟實力。成立宜州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強化旅游行政管理職能把「創特」工作列入宜州市績效考評內容,結合相關部門的職能設定考評分為20分;開展景區「髒亂差」和下擊河兩岸景區排污等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工作,對龍江、下擊河旅游景區河道網箱養魚進行全面清理,強力拆除、遷移臨江河風景區河道兩旁「兩違」建築設施。2014年全面清理土橋水庫違法養魚網箱1000多張;強化旅游安全管理,開展旅游行業服務質量培訓工作,全面提升宜州旅游服務軟環境;實施旅游人才培養工程,造就一支素質高、業務強、誠信好的旅游人才隊伍。大力推行旅游行業標準化建設;充實旅游質量監督和執法隊伍,加大對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和規範力度,維護正常的旅游秩序。抓好旅游安全。樹立宜州安全、文明、健康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宜州市人民政府市長梁寧說,2015年宜州力爭旅游總人數達到280萬人次,同比增長21%。其中,國內旅游人數279萬人次,入境游客人數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30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國內旅游收入29.70億元,旅游創匯450萬美元。

  到2017年,旅游客源市場明顯擴大,年接待游客總人數超過500萬人次,年均增長25%;其中過夜游客人數突破300萬人次,年均增長23%;旅游經濟社會效益不斷提升,全市旅游業年總收入達到50億元以上,增長約30%,旅游業總收入相當於全市同期GDP的30 %以上。旅游從業人數占城鎮就業人口比重超過30%以上,旅游業對居民增收的貢獻率達到20%以上,年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到2017年,全市旅游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基本達到廣西領先水平。

  梁寧稱,經過多年歷屆班子的努力,宜州在經濟、文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發展,城區和農村面貌有了巨大改觀,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這些都是宜州快速發展旅游業的內力所在。他表示熱忱歡迎廣大客商前來宜州觀光旅游、考察項目、交流洽談、共謀發展,增進友誼,加強合作,共創宜州輝煌燦爛的明天!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