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在整治后的土地上種上了大蔥。成利軍攝
□本報記者王小萍成利軍
小山村吸引來4萬人
在濟源只要提起富硒蘋果,很多人立即就想到邵原鎮史家腰村。由于當地海拔高、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這里的富硒蘋果遠近聞名。2016年該村舉辦的富硒蘋果采摘節當天就吸引了4萬多游客,村里的老百姓都說:“采摘節的成功舉辦,主要還得歸功土地整治帶來的這條‘致富路’。”
村民說的致富路,指的就是村前那條筆直的水泥路,這條路是濟源市國土部門負責實施的邵原鎮崔家莊等28個村土地整治項目的一部分。5月9日,村干部高明干向記者介紹,村里原來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每年果子成熟時也是老百姓最難受的時候,不摘吧掉地上就壞了,摘下的又運不出去。
這條水泥路修通之后,村民們再也不發愁了,“現在北京的大貨車直接開到地頭,原來一個月才能賣完,現在不到10天就銷售一空。”高明干說。
5800萬元改變了靠天收
“由于山區耕地地塊小、坡度大、不平整、難澆灌,導致多數莊稼都是靠天收。”濟源市國土資源局翟立霞說,為解決山區耕種難度大的問題,該市2014年向省國土資源廳申報了邵原鎮崔家莊等28個村的土地整治項目。該項目總建設規模達2714.72公頃,受益群體約2.5萬人,工程內容涵蓋水利配套、道路硬化等多個方面,工程預算總投資5806.63萬元。
據該市國土資源局盧多璋介紹,鑒于濟源不設區縣的特殊體制,他們積極探索新模式,以市土地綜合整治領導小組牽頭,將轄區鎮政府成立的指揮部作為業主,以便于項目施工協調。市里將此列入政府重點工程臺賬,不定期督促項目推進。
目前,這28個村土地整治項目已基本完工。同時濟源市正積極申報新一批土地整治項目,思禮鎮等13個村的土地整治項目已完成規劃設計。
28個村成了專業村
盧多璋介紹,項目實施后,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山區農業靠天收的局面,對提高農業效益、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加農民收入產生深遠的影響。
其實在兩年前,不少農民就已嘗到土地整治的甜頭。目前雖然正是農忙灌溉時節,邵原鎮劉下溝村的村民卻都挺輕松。2015年7月,市里對劉下溝村的730畝土地實施了土地整治。老百姓紛紛說:“坡地變成了平地,薄田變成了良田,小塊地變成了大塊地,干旱地變成了水澆地,原來一畝地最多掙700元錢,現在一畝地能收入三四千。”
記者了解到,崔家莊等28個村土地整治項目實施后,史家腰村成了富硒蘋果專業村,北李洼村成了蔬菜制種專業村,崔家莊村成了雜果專業村……記者看到,白的杏花、粉的桃花、黃的菜花,將王屋山下的這片原本貧瘠的土地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花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