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郭美勤 實習記者操端晶報道:3月17日,在2018年第八屆廬陵文化旅游節期間,吉安青原區舉辦了“中國青原研學旅行高峰論壇”,在青原區委、區政府、吉安市教育局、吉安市旅發委、吉安市文廣新局的聯合主辦下,邀請到了國內文化旅游、教育界的專家和學者、國內研學機構、研學旅行觀摩團、吉安市各縣(市、區)教育機構負責人共400余人齊聚青原,暢談研學旅行的“青原模式”和研學旅行發展大計。
“把世界當孩子的教科書”,“大力發展研學旅行的產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課程優勢”、“把祠堂當學生的‘課堂’”、“研學旅行,學校在行動”、“研學旅行不應只局限在中小學生”……參加論壇的專家們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他們眼中的研學旅行。
滕永琛:將資源“隱性”優勢變為“顯性”研學產品

團中央井岡山教育基地党委委員、教研處處長滕永琛
青原區有着得天獨厚的紅古綠資源,在江西省獨樹一帜,擁有紅色文化、正氣文化、畲鄉文化、知青文化、佛禪文化、理學文化、祠堂文化等一系列寶貴財富,具備了發展研學旅游的文化基礎。
論壇上,團中央井岡山教育基地党委委員、教研處處長滕永琛認為,真正研學旅行的價值,是在研學的深度上。在堅持把教育性原則放在首位的基礎上,發展研學旅行,一要有資源的“隱形”優勢,二要實現資源優勢轉化為研學旅行產品,將“隱性”變為“顯性”。大力開發研學旅行產品,實現從資源優勢到教育優勢轉化,是做好研學旅行的關鍵。
滕永琛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井岡山斗爭歷史研學,編著了《井岡英豪》、《畫說井岡》等書籍,主持研發了團中央井岡山教育基地“閃閃的紅星”“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等十余門精品研學課程。他結合多年青少年紅色研學旅行的實踐經驗,總結為“將課程的研發作為核心競爭力來打造”,一是引入了朋輩教育、體驗教育、快樂教育、儀式教育等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強調尊重青少年主體地位,使革命傳統教育更具親和力、吸引力。二是大力挖掘井岡山的紅色資源並將其轉化成精品課程,進而打造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和教育模式。三是用青少年能接受的語言、邏輯和形式開展教學。“多講小故事,少講大道理,提倡寓教于樂,避免把苦樂的種子種在甜瓜里。”
劉華:把祠堂當學生的“課堂”

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江西省作家協會主席劉華
青原是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中國古村落保存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擁有保存完好的廬陵風格古民居1000余棟、古祠堂100多座、古牌坊10余座、古書院及古教堂20余所,擁有3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6個中國傳統村落、5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9個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古樟樹,濃縮了廬陵文化的精髓。
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江西省作家協會主席劉華對吉安的古村落文化熟稔博知,他特別提出,“祠堂是傳統村落的象征,研學旅行可以把祠堂當學生的“課堂”,這里面至少可以上勵志教育、節義教育、禮儀教育、藝術教育、紅色教育、鄉土教育六堂課。”他舉例道,比如在橫坑錢氏宗祠孝敬堂里看到,祖龕兩側貼有用紅紙寫的幾張喜報,題《登堂大吉》,內文是大學新生錄取通知書的內容。這些有志少年的名字,竟然和宣惠王、忠遜王、忠懿王、錢江將軍等先祖畫像並列在一起,這是一種榮耀和激勵。青原古村群落還是一個巨大的忠孝節義博物館,不僅陳列着胡銓、文天祥的愛國大義的鮮活故事,還有類似文天祥與張千載、鄧中甫之間生死交情的道義故事,而這幾個家族的後人傳承了七百多年的祭拜儀式的義舉也彰顯了一份精神崇尚和道義擔當。青原古村群落的宗祠里掛着醒目的牌匾,就是各個宗族認定並世代相傳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比如在橫坑孝敬堂享堂兩側的木柱上,分別掛着寫有“正倫”和“秉禮”的字牌,這個“禮”字,就是儀節之規。渼陂古村的祠堂建築蘊藏着獨特的藝術設計,它的木雕、石刻、楹聯、匾額琳琅滿目,令人應接不暇,連簷頭都鑲滿了花邊似的彩繪、墨繪、詩詞,里里外外的牆上隨處可見語重心長的家訓。這是一座被刻刀雕飾的村莊,一座為墨彩浸潤的村莊,一座由文字鎮守的村莊。因此,青原區的古村落值得作為研學旅行的課程深入挖掘。
努力探索“青原模式”
作為落實研學旅行的實施者,吉安十三中校長肖朝亭則認為,學生在自然環境中、在特定的氣候中、在動手中、在團結協作中,所能學到的、體悟到的,不是課堂和說教所能代替的。學校要開展研學旅行已是共識,至于怎樣做、做什麼是接下來要重點思考和付諸于行動的。
據介紹,近年來,青原區針對性的打造了研學旅行線路,在研學旅游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組織精干教师力量編寫了《走進陽明書院,學習聖賢文化》、《探訪“將軍村——追憶革命精神》等八個研學旅行課程。主動對接各大知名旅行社和旅游集團,成功迎來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第七高中上千名學生的研學專列,师生們分赴東固、富田、渼陂、青原山、現代農業示范園等景區景點研學旅行。
青原區還將重點打造四個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富田鎮景區、渼陂古村景區、東固景區、青原山景區。目前已在向省內申報當中。依靠自身文化旅游資源的特色,青原區不斷探索研學游模式,分層推進,整合旅游資源,配套完善景區現場教學點、食宿、出行路線、停車場、公廁等研學要素,青原研學游模式正一步步趨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