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的四十周年
四十年日新月異
深圳經濟特區不斷發展
曾參與過深圳建設的港人也成為了最好的見證者!
【編者按】深圳特區40年的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40年來的改革開放史也是深港合作史。從改革開放初期,港人就積極投身深圳建設,為深圳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而參與到其中投資興業的香港人,在助力深圳發展的同時,也一榮俱榮。
在特區成立40年關鍵節點上,中央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啟動新一輪改革開放,更有利於豐富「一國兩制」新實踐。
今天,我們掀起時光帷幕,與這些參與見證者們一起回顧和領略深圳特區40年來改革開放歷程中的巨大變化與成就。
深圳對於梁振英來說有點特別,因為深圳不僅是他第一個到達內地的城市,也是他去過次數最多的城市。測量學及物業管理專業出身的他,對城市規劃、房地產發展、土地政策有著頗深的研究。早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之前,他就已經踏上深圳的土地,為特區的發展出謀劃策。
亲历深圳特区建设 传授香港经验
1977年,從英國學成回港的梁振英,進入英資地產服務公司「仲量行」擔任測量師。彼時,內地百廢待興,正處於新的歷史機遇期。
那一年,也是梁振英第一次進入深圳。剛留學歸來的他跟著中學老師和校友去深圳水庫看畫展,當天來回,很狼狽。因為早上9點開關、下午5點關口就關門了,而且辦手續很繁瑣,到了當地還要換人民幣,人民幣不能在香港換,在香港沒得換,所以你到深圳必須換人民幣。因為去深圳再回來香港,人民幣不能帶出來,所以還要排隊換人民幣,還有排隊吃飯等等。那次去了8個小時,他們其實並沒看到什麼。
一年後的1978年12月,內地改革開放的消息傳來,此刻的梁振英興奮無比:自己的所學所長終於有機會服務國家的發展了。
彼時的深圳剛剛建市,百業待興,急需借鑒香港在各方面的經驗。
那些年,深圳還是一個小漁村,小農村。
於是,1979年,他和香港一些來自城市規劃、房地產、法律、會計、工程等各界專業人士響應國家四個現代化的呼籲,希望把他們在國外學到的專業知識帶回去。
深圳最靠近香港,交通來回也比較方便,他們那個時候還不知道深圳要搞特區,但是應深圳市政府的要求,他們幫忙做規劃。當時連地圖都沒有,就只有一張行測圖,是飛機從高空拍的一張照片,也是比較模糊的一張照片。有一條路據說是部隊用的巡邏路,其實大概就是今天深南大道的路基,從東到西的這麼一條路,就按照這張圖片,他們就開始做規劃了。
應深圳方面邀請,梁振英還利用周末去蛇口工業區技術幹部培訓班「授業解惑」,有時是在搭建的簡易房屋裏進行。由於當時他不會講普通話,講課時還需要翻譯,後來慢慢才學會講普通話。
培訓班「課堂」上,梁振英穿著白襯衫,口袋裏還插了一支紅筆。
其間,還發生過一個小插曲,梁振英回憶稱,當年曾和深圳政府人員談起當地規劃人口指標,當時深圳人只有一两萬人,已想做30萬的人口規劃。 「我們不同意,覺得他們定30萬人口指標太高了。如今那批深圳官員也退休了,後來我和他們談起,笑說都是我們不好,不信你們有30萬人,無預到足夠的容量,所以深圳的塞車、水浸也關我們的事。」他直言,當時怎會預計深圳如今單計常住人口也有1000多萬人呢?
如今,深圳的人口已超過2000萬,深圳經濟總量也從1979年的一億九千七百萬元,40年後變成兩億七萬億元。
梁振英表示,對深圳有深厚的感情,也有著美好的回憶。每次去深圳都看到深圳有可喜的進步,很大的進步,心裏面就感到非常高興,因為參與過這份工作。
参与深圳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除了參與城市規劃外,梁振英還參與了深圳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受邀參與深圳第一次土地拍賣籌備工作。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的土地制度改革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率先對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制度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1980年,梁振英與香港促進現代化專業人士協會的會員們一起到深圳參加會議。當時,梁振英和專業人士們一起研究如何把深圳經濟特區的規劃、房地產開發發展起來。
1984年,梁振英(左六)與香港促進現代化專業人士協會訪問深圳市政府,就深圳市發展有關問題交流。
但在土地制度改革初期,由於土地的使用權不能作為商品進入流通,也沒有通過市場的公開競價形成市場價格,依然是行政劃撥,排斥了市場機制的作用,土地使用的商品化未能得到發揮,這就要求深圳的土地管理體制改革向更深一層突破。
1987年,梁振英受邀擔任深圳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領導小組顧問,參與了深圳第一次、也是全國第一次土地拍賣的籌備工作。
在梁振英的指導下,當年深圳進行了第一次土地使用權國際招標。
當時,深圳從來沒有舉辦類似的拍賣活動,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拍賣槌,梁振英等人特意在香港定製了一柄棗紅色的樟木拍賣槌,贈送給深圳。槌子正面鑲嵌著一塊銅牌,上面端端正正寫著:「深圳市人民政府笑納,香港測量師學會敬贈。」以此紀念那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拍賣會上,這柄後來被列為國家二級文物、重2.95公斤的樟木拍賣槌扮演了重要角色。
1987年12月1日,深圳第一次土地拍賣會在深圳會堂成功舉行。
回想過去,梁振英說,「參加工作之後,就遇上國家改革開放這個歷史時期,讓我有機會為國家的改革開放貢獻一點點力量,我覺得這是我一生的榮耀。」
梁振英為深圳人點讃:「敢想、敢做、敢闖、敢創,是成功關鍵」
梁振英認為,深圳從他當年1977年親眼目睹了這麼一個小小的漁村、農村,沒有公路,沒有汽車的一個地方,能夠經過40年的發展到今天在世界上越來越知名的高水平發展的一個大型城市,這很不容易。
他大讃深圳人來自五湖四海,具備移民城市的其中特質——敢想、敢做、敢闖、敢創,是成功背後的關鍵,慨嘆香港過去也是這樣。
深圳的成功,應該大書特書,並不是為了表揚他在深圳的朋友,而是希望內地其他的城市也可以參照一下,包括什麼呢?包括怎麼用好香港在中國範圍內,「一國」之內使用另外一種制度的特別行政區所能貢獻的力量。
回顧參與改革開放的經歷,梁振英認為,內地40年來在發展理念上的改變最令他印象深刻。 「內地同胞很願意學習新知識,思想很開放、開明。他們勇於破除固有觀念,這是改革攻堅實現突破的關鍵。」
梁振英:深圳轉型升級來之不易 對香港也有啟發
梁振英曾表示,深圳每一次的轉型升級,應該說我也都參加了。今天的深圳成為一個科技含量相當高的經濟體,人均收入在整個中國內地各個城市當中最高,這來之不易。而且也為香港和深圳、香港通過深圳和內地合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啟發。
也就是說,香港作為國家一部分,我們接下來要發揮的功能和作用不僅只是金融、貿易、航運,還有其他科技含量比較高的,比如創新科技,我們都可以做。香港可以發揮「一國兩制」下「超級聯繫人」的作用,主動瞄準國家所需,發揮香港所長,引入各種各樣能夠促進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要素。
還有我們作為一個國際貿易中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等,都可以結合深圳方面的力量,尤其是把科研成果商品化,深圳在這方面很厲害的。深港怎麼合作好,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平台。
梁振英:港深是天造地設的合作夥伴 定會再創輝煌
今年8月26日,梁振英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寫道,熱烈祝賀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
他認為,深圳的成就不僅在於發展的速度,而是發展的質量,深圳利用毗鄰香港的優勢,迅速和大量地借鑒香港的發展和管理經驗,融合「兩制」的各自優勢,凸顯城際合作的成果。而香港和深圳距離近、體量大,經濟結構差異明顯,是天造地設的合作夥伴,相信只要香港人能夠全面和深入了解深圳,兩地在新時代的合作必定可以再創輝煌。(本文綜合自直新聞、深圳晚報、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