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兒童福利聯盟22日公布的調查顯示,47%的台灣青少年曾經涉入網絡霸淩事件,遠高於2016年調查的22.2%,情況令人擔憂。
調查顯示,受訪者中有36.3%曾經被網絡霸淩,10%的人每個月要遭遇1次以上的網絡霸淩;此外,28.9%曾經參與網絡霸淩。網絡霸淩最常見的方式是在網絡公開留言或私傳批評信息給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人,其次是在手機遊戲裏攻擊辱罵他人,以及截圖貼文或照片傳到多人的群組中一起嘲笑他人。網絡霸淩最經常發生的平台是手機遊戲,其次為網絡社交平台。
調查發現,31.2%的青少年遭遇網絡霸淩時會感到沮喪,23.6%的人會對人際社交互動感到焦慮和緊張,12.4%的人會睡不着,還有10.7%的人曾出現自殺或自傷的想法。在如何面對和解決網絡霸淩方面,62.8%的受訪者選擇自己想辦法解決,62.7%的人會和同學朋友討論,只有28.4%的人會告訴家長,13.5%的人會告訴老師。
兒童福利聯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面對青少年遭遇日益嚴重的網絡霸淩,家長、學校和青少年三方需要合作。她建議家長對孩子互聯網使用情況提高警覺,多討論多提醒;學校可以根據學生年齡設計預防霸淩的計劃,與學生討論相關法律規範;同時鼓勵更多青少年自發參與預防和反對網絡霸淩的活動,提高自身意識。
此次調查為問卷調查,完成於2020年6月11日到7月9日,在全台30所中學裏共寄發1702份問卷,回收1589份有效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