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外媒齊聚焦中國航天:完美出艙展現硬實力

外媒齊聚焦中國航天:完美出艙展現硬實力

責任編輯:羅維維 2021-08-30 08:52:46 來源: 人民日報

 艙外服測試、艙外工具箱組裝、全景攝像機抬升、擴展泵組安裝……日前,神舟十二號乘組兩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從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並開展艙外作業。這是繼今年7月劉伯明、湯洪波首次太空行走以來,神舟十二號航天員第二次開展出艙活動。

 短短兩個月內,中國航天員兩次成功出艙,引發外媒熱議。多家外媒表示,太空行走是中國載人航天史上了不起的成就,多項關鍵技術的突破為艙外作業提供保障;未來,中國空間站將為太空探索作出更多貢獻。

 「又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中國航天員兩次出艙活動,外媒紛紛聚焦他們的「任務清單」。

 「中國航天員進入太空,對空間站的機械臂進行『潤色』。」法新社8月20日報道稱,當天,中國航天員聶海勝和劉伯明從天和核心艙出艙後,完成在機械臂上安裝腳限位器和艙外工作枱等工作。此次艙外作業還包括安裝艙外熱控擴展泵組和抬升全景相機等。這是中國在兩個月內進行的第二次太空行走。報道稱,太空行走是中國近期大力推進的太空計劃之一。此前,中國已有探測器登陸火星和月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稱,今年7月初,中國太空人進行了首次太空行走。在此期間,他們檢測了新一代宇航服性能、安裝了空間站設備、提升了全景相機並測試了空間站機械臂運行情況。報道指出,天和核心艙是中國迄今研製的最大航天器。自今年6月進入太空以來,中國航天員乘組一直在天和核心艙工作和生活,這是中國航天史上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任務。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稱,今年4月,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6月17日,搭載3名航天員的中國神舟十二號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7月4日,劉伯明和湯洪波在太空停留了6小時46分鐘並完成了所有既定任務。8月20日,中國航天員再次出艙,完成艙外擴展泵組安裝、全景相機D抬升等任務。

 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注意到,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行走是在2008年9月的神舟七號出艙任務中,當時,太空行走只持續了約20分鐘。時隔13年,中國航天員太空行走時間延長到6—7小時。

 俄羅斯「太空新聞」網站報道稱,此次太空行走是中國在載人航天領域「又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天和核心艙投入運行和出艙活動均具有里程碑意義」,反映了中國航天工業的快速發展。

 瑞士第一位太空人克洛德·尼科利耶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航天員出艙活動是一個重要里程碑,無論從技術還是實際操作的角度來看,出艙活動的要求都極為嚴苛。中國圓滿完成這次出艙活動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有助於進一步建成空間站實驗設施。

 「飛速發展的標誌之一」

 中國在核心艙機械臂、艙外維修與輔助工具、天地通信系統等領域取得一系列技術突破,為順利實施艙外作業提供有力保障。中國航天科技過硬的實力贏得外媒點讚。

 據美聯社報道,中國空間站機械臂最長可達15米,航天員可在機械臂的支持下開展空間站艙外有關設備安裝等作業。報道還稱,在第二次出艙活動中,劉伯明將腳固定在遙控機械臂末端的工作枱上,使用電鑽和其他輔助工具安裝設備時,工作枱會幫助他固定身體位置。

 另據專業航天網站NASASpaceFlight.com稱,自2008年神舟七號以來,中國「天鏈」中繼衛星為每一次中國載人航天飛行都提供了數據中繼服務。目前,第二代中繼衛星「天鏈二號」01星和「天鏈一號」03星、04星三星組網,為中國空間站提供通信服務,該系統「保證了地面與太空之間清晰、順暢的通信」。

 出艙後,航天員會面臨失重、低氣壓、氣溫不穩定和強輻射等諸多挑戰,此時,中國自主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派上了用場。據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報道,中國工程師研發的新一代艙外航天服重約120公斤,穿着更舒適,可幫助航天員太空中開展更長時間的行動。

 針對出艙活動,中國航天員乘組開展了重點訓練。法新社稱,神州十二號進入太空,標誌着中國時隔5年再度開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對中國來說意義非凡。為此,3位航天員均進行了超過6000學時的訓練。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報道了中國航天員的艱苦訓練,指出航天員在空間站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騎自行車鍛煉、用手走路等場景。

 「中國航天員出艙活動是中國航天工程史無前例飛速發展的標誌之一。」意大利國家廣播電視公司稱。意大利《共和國報》也詳細介紹了中國航天員出艙任務及空間站建設進展,稱讚中國航天技術「先進」。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空間物理學專家何塞·弗朗西斯科·巴爾德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航天科技在短時間內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驚嘆。中國自主研發出的新技術將造福全人類。

 「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

 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還在持續進行。據英國《衛報》網站報道,中國正計劃向空間站發射無人貨運飛船,為第二批航天員抵達空間站做好準備。長征七號遙四運載火箭已於8月16日運抵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將在那裏進行最後組裝和測試。與此同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的準備工作也正在進行。先發射貨運飛船、再發射載人飛船的飛行計劃,符合首批航天員前往空間站的模式。報道稱,天宮空間站目前由天和核心艙這個單一模塊組成,是一個全長16.6米、最大直徑4.2米的圓柱體,包括生活區和工作區。2022年,中國空間站將繼續擴大規模。

 「這是一項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美聯社稱,中國航天局計劃到2022年年底前進行11次發射。此次天舟二號與神舟十二號執行飛行任務之後,中國還將進行數次貨運飛船和載人飛船的發射任務,為70噸重的空間站再運送兩個實驗艙模塊。

 德新社報道稱,雖然中國空間站的設計規模小於國際空間站,但如果2022年如期完成初步建設目標,很可能取代即將退役的國際空間站,成為近地軌道的唯一長期載人航天器。此外,中國還在醞釀於2030年後開展載人登月任務並已經開始探討與俄羅斯、歐盟等夥伴合作建設月面科考站的可能性。

 埃菲社稱,中國空間站可在軌飛行10年以上。部分專家認為,如果維護得當,它甚至可以運行15年以上。

 美國《外交官》雜誌稱,中國擁有太空強國的夢想並始終為之努力。2020年4月,中國國家發改委將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指定為「新型基礎設施」,奠定了空間開發利用的基礎。近年來,中國航天實力不斷增強,尤其是在空間站建設及月球、火星探測等方面,吸引了眾多國際合作夥伴。

 俄「太空新聞」網站報道稱,中國正與其他國家「在空間實驗、基礎物理、太空醫學和天文學領域進行合作交流,這些舉措對促進空間站合作、開展新的科研活動至關重要」。

   頂圖: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維維 外媒齊聚焦中國航天:完美出艙展現硬實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