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大生態學家憂慮氣候和金屬污染將影響生物多樣性

港大生態學家憂慮氣候和金屬污染將影響生物多樣性

責任編輯:黃麗盈 2021-08-30 13:05:25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研究部和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博士洪媛媛及其團隊利用保存在海底沉積物中的數萬個小型貝殼化石重構過去50至100年香港的海洋生態系統,並基於台灣清華大學教授趙蓮菊新近開發之精細生物多樣性分析法,發現氣候和金屬污染是塑造香港當今海洋生物群落的兩大因素,而發現已於近日在科學期刊 《Anthropocene》上發表。

    洪媛媛指氣侯變化如東亞夏季風減弱會導致珠江雨水及淡水排放減少,對香港東部水域如大鵬灣和西貢的海洋生物造成重大影響,至於廢水中的金屬污染和船舶使用之防污漆也改變維多利亞港等香港中部水域的海洋生物群落。

    研究共同第一作者、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研究部和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博士安原盛明表示,香港東部水域污染程度遠低於中西部水域,但東部水域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也更為敏感;未來的人為變暖可能促使全球海洋環流減少,導致東亞夏季風增強,故香港東部水域在不久將來可能面臨珠江流量增加、出現鹽度降低、濁度升高和環境益發渾濁問題;研究顯示這些環境變化將影響稀有物種多樣性,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如香港,大多數物種都屬於稀有物種,故預期氣候變化可能會造成深遠影響。

    洪媛媛其後提到香港珠江口西部水域對氣候和人為變化的抵抗力和彈性令人相當驚訝,因研究發現富營養化和脫氧對香港海洋生態系統沒有任何實質性影響,這可能是由於珠江口和南海藴含豐富有機質和養分、降水量亦高;而香港水域缺氧情況與其他城市化海域相比其實並不嚴重。

    洪媛媛認為香港在海洋領域仍然是閃耀「明珠」,因為她擁有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但研究表明氣候和人類活動在50至100年間已顯著香港改變海洋生態系統,而水下的變化與森林砍伐或其他土地改造相比更難觀測。

    另一共同第一作者、美國柯蓋德大學博士Paul HARNIK指海底貝類空殼使研究團隊展開時間旅行並回到過去的海洋生態系統,幫助研究人員研究自然和人為因素導致的環境變化如何塑造海洋生物群落。(圖片來源: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研究部和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博士洪媛媛。)

微信圖片_20210830125741.jpg

⾹港⽔底的低能⾒度是由於珠江及污染的影響造成    圖片來源:Jon Cybulski

微信圖片_20210830125744.jpg

 ⼩型⾙殼化⽯——介形蟲 

頂圖為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研究部和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博士洪媛媛採集沉積物樣本

責任編輯:黃麗盈 港大生態學家憂慮氣候和金屬污染將影響生物多樣性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