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醫偉論】杏林酒香滿中秋

【中醫偉論】杏林酒香滿中秋

責任編輯:副刊 2021-09-14 16:11:35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秋風送爽,皓月當空,瓜果飄香。吟一吟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誦一誦白檏的 「今夕乘月登樓,天低月近,對月能無酒。把酒長歌邀月飲,明月正堪為友。」就知道自古至今,每逢中秋佳節,親朋摯友歡聚一堂,把酒賞月,開懷暢飲,乃人生一大樂事也!

 說到中國的酒文化,即使是洋洋幾十萬言也難以盡述。古時酒被廣泛運用在醫藥上,因此「醫」字下面的「酉」就代表酒的意思。酒之作用廣泛,功效不凡。酒之種類也非常繁多,概而言之,我國所產的,主要包括白酒和黃酒兩大類,一剛一柔。

 酒味辛甘,性熱。有溫通血脈、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直接將其作為藥物使用,治療關節冷痛、腿腳軟弱、身冷肢寒以及肚腹冷痛等病症。清代名醫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燒酒,性烈火熱,遇火即燃。消冷積,御風寒,辟陰濕之邪,解魚腥之氣。……凡大雨淋身,及多行濕路,或久浸水中,皆宜飲此,寒濕自解;如徒患洩瀉,而小溲清者,亦寒濕病也,飲之即癒。風寒入腦,久患頭疼,及飲停寒積,脘腹久疼,或寒濕久痹,四肢酸痛,諸藥不效者,以滴花燒酒頻摩患處自愈。若三伏時將酒曬熱,搨患處,效更捷。素患凍瘃(指手足凍瘡)者,亦於三伏時曬酒涂患處,至冬不作矣。」現如今江浙一帶風俗,挑選上好的楊梅,浸於燒酒中製成「楊梅燒酒」,當夏日貪凍飲冷,壞了肚子,腹痛水瀉時,飲楊梅燒酒可立見功效;盛夏時節,吃酒浸的楊梅,頓覺神爽氣舒,不但可消暑解膩,據說還可以免生熱痱。

 酒到了中醫藥學家的手裏,其功效被發揮得淋漓盡致。酒有「行藥勢,助藥力」的作用,歷代中醫藥典籍中都載有很多用藥酒,以及酒炙、酒炒、酒洗、酒浸、酒熨、水酒合煮、酒糊為丸、以酒送服等法治病的方藥和案例。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有200多種藥酒,僅在《穀部·卷二十五·酒》中就列舉了69種不同功效的藥酒,如人參酒、五加皮酒、菊花酒、花蛇酒等,並對藥酒的製作和服法也都做了精闢的闡述。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濟北王病,召臣意診其脈,曰『風蹶胸滿』。即為藥酒,盡三石,病已。」後人尊稱的「倉公」,即西漢時的太醫淳於意,他用藥酒三石(石:漢時計量單位)治好了濟北王的病。

 唐時,皇家相國寺有允惠和尚患癲狂病,經常喜怒無常,呼號奔走,歷時半載,諸醫束手。後延請名醫孫思邈治療,孫吩咐其家人給允惠吃鹹的食物令其口渴。待傍晚時分,允惠口渴難耐,思飲索水,孫思邈便取出藥粉一包,調入半斤白酒中,讓他喝下,一會兒工夫,允惠便昏昏欲睡。孫氏囑安排一僻靜房間讓他酣睡勿擾,待次日半夜允惠醒後,癲狂痊癒,神智清楚,一如常人。家人問其故,孫答曰:此藥粉乃朱砂酸棗仁乳香散,須用酒服下,待病人微醉時,令其臥睡即可。病輕者,半日至一日便蘇醒,病重者兩三日方醒。關鍵是要讓患者自行蘇醒,若受驚而醒,便無法治癒。可見,此病之治癒,酒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王燾《外臺秘要》裏有治療痔瘡的藥方,須「掘地作小坑,燒赤,以酒沃之,納吳茱萸在內,坐之,不過三度良。」是用酒和藥物之熱氣來外熏患處達到治療目的,治療三次就會好。明.陳侃的《使琉球錄》載有用藥酒外浴治療「海水傷裂」的方法:「凡人為海水鹹物所傷,及風吹裂,痛不可忍,用蜜半斤,水酒30斤,防風、當歸、羌活、荊芥各二兩,為末,煎湯浴之,一夕即癒。」

 不僅如此,藥酒還可以消菌殺毒,預防疾病。如屠蘇酒,是用酒浸泡大黃、白朮、桂枝、桔梗、防風、花椒、烏頭、菝葜等中藥製成。相傳為三國時華佗所創。每年的除夕之夜,男女老少飲之,可預防瘟疫流行。此酒唐時經鑒真大師東渡傳至日本,備受推崇。其他如端午節飲雄黃酒、艾葉酒;重陽節飲茱萸酒、菊花酒等皆是我國傳統習俗。民間還常用具有補益作用的中藥製作養生藥酒以期達到和氣血,壯精神,延年益壽,補虛養顏的目的,如八珍酒、人參固本酒、神應養真酒、熙春酒等。市面上也有售賣很多現成的藥酒,如十全大補酒、竹葉青酒、窯灣綠豆燒、參茸大補酒、史國公藥酒等。

 此外,酒尚有消愁解憂之功。漢.焦延壽《易林》有雲:「酒為歡伯,除憂來樂。」曹操《短歌行》也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其實,以酒消愁只是利用酒能令人暫時沉醉而忘卻煩憂的消極辦法,不足取也。正如李白所言:「抽刀斷水水更流,將酒澆愁愁更愁。」

 然而凡事無絕對。酒可益人,亦能損人。元代忽思慧《飲膳正要》中指出:「少飲為佳,多飲傷神損壽,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飲酒過度,傷生之源。」

 酒,水為之,體陰而用陽。酒中之陽熱之氣揮發後,留在體內的是水濕之邪,若不知節制,則易助濕生熱。飲之不當,往往會出現舌苔厚膩,胸悶食減,周身困重、小便黃濁等濕熱內盛的表現,甚至導致久治不癒的酒渣鼻等。「陰虛之人,切勿沾唇;孕婦飲之,能消胎氣」。更有甚者,因飲酒過量,導致急性中毒而殞命。清.劉獻廷《廣陽雜記》記載:「癸酉九月初三日,茹經之子蓮舟,同眾飲酒大醉,至初四夜猶不醒。移至二堂,予診之,六脈俱絕矣,至初更時死。」若長期過量飲酒,不但易上癮,還會造成肝硬化、胰腺炎、腸胃炎,甚或引起肝癌、消化道惡性腫瘤等,後果十分嚴重。所以古籍《養生要集》諄諄告誡人們:「酒者,能益人,亦能損人。節其分劑而飲之,宣和百脈,消邪卻冷也。若升量轉久,飲之失度,體氣使弱,精神侵昏。宜慎,無失節度。」李時珍也語重心長地說:「若夫沉湎無度,醉以為常者,輕則致疾敗行,甚則喪軀殞命,其害可勝言哉!」

 因此,時逢佳節,美酒當前,還須節制,適度飲之。少則怡情,過則為害。慎之,慎之!(文:陳偉)

1631618265363687.jpg

陳偉,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中醫臨床教授,高級主任中醫師。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近四十年,2003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中醫藥抗擊非典特殊貢獻獎」,專業研究範圍為中醫藥治療風濕免疫類疾病和中醫內科疑難雜症。

責任編輯:副刊 【中醫偉論】杏林酒香滿中秋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