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區紀委監委派駐區工信局的工作人員在一則日記里寫到:「一天夜裏,15分鐘的路趙坤號走了一個小時,每隔五分鐘就得停下來歇一會。」同一天的照片顯示,局里工作人員七倒八歪地坐在倉庫的辦公椅上睡著了——接連幾天通宵達旦地工作,他們太累了。
記者前往翔安區工信局辦公室採訪的時候,正是早上9點,局長李木林和副局長蘇水耀不約而同地捧著泡面,趁着兩個電話之間的空檔趕緊吃上一口——又是一次連夜奮戰,他們這碗面補的是前一天的晚飯。
這就是近半個多月翔安區工信局20餘位工作人員的常態:他們不是在物資倉庫,就是在去企業的路上,24小時在線,忙碌的身影出現在疫情防控的各個流程環節里。疫情發生以來,全局第一時間啓動應急機制,統籌部署、統一指揮,在做好後方醫療物資管理的同時,為工業企業防疫與生產出謀劃策,全力保障轄區疫情防控工作和企業生產發展兩不誤。
後方「大管家」
提前預判充分準備 防疫物資高速流轉
此前在翔安區每一輪全員核酸檢測中,每個檢測點里,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採樣管、試紙和掃碼槍、打印機、電腦等物資,全都配備充足;千名志願者支援同安進行核酸檢測的那晚,短短6小時內,每輛車的隨車物資也都被一一按照清單打包好,與志願者一同上路……這些物資保障,都是區工信局工作人員一個個通宵忙碌的成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區工信局作為保障後方物資的「大管家」,充分做好空間、數量和安全的提前預判。
早在9月13日,區工信局就果斷採取行動,全局幹部齊心協力,將原本位於高層的倉庫調整至數字經濟產業園內一處位於一樓暫時空置的廠房裏。後來倉庫外物資運送車輛出入繁忙的情景證明瞭空間預判的正確:物資出入庫因此節省了上下樓的時間,更為迅速;廠房外的空地為貨車出入提供了空間,流轉更高效——粗略估計,在不到半個月內,倉庫內物資就被「搬空」了至少七次,平均每兩天一次,但這麼大量的物資流轉,從未出現「卡殼」的情況。
而在物資數量的預判上,區工信局一直按照「提前兩天」進行準備,在與市工信局保持緊密溝通的基礎上,還通過多渠道爭取——聯繫轄區內的醫療物資生產企業,並常態化對接國藥集團,在每天實施盤點的基礎上動態補充物資。目前,在800平方米的新倉庫里,相關醫療物資的儲備動態穩定保持着足夠的數量,可保障全區再進行兩輪全員核酸檢測。
值得一提的是,9月23日晚上,在保證物資正常流轉的基礎上,區工信局全員出動,完成了對倉庫地面的鋪設。這並非多此一舉,而是盡力杜絕倉庫內粉塵帶來的安全隱患。區工信局還請來了消防人員對倉庫進行查看,對貨物高度、與照明燈距離等細節進行調整,進一步消除消防安全隱患。
原本在局里負責企業人才工作的謝紫薇如今常駐倉庫,原本電腦前的工作變成了爬上爬下進行清點和搬運。包括她在內4名倉庫管理人員24小時待命,而區工信局全局幹部也隨時準備前來支援搬運物資——他們共同構築起了高效的後勤保障系統,不只為轄區核酸檢測,還為日常消殺、隔離點提供充足的醫療物資保障,為全區疫情防控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前線「急先鋒」
全員下沈企業一線 分區負責指導防疫
有這樣兩張照片:第一張拍攝在白天,他蹲在企業廠區的地上,企業人員測量一米線位置,他定位後現場噴涂;第二張拍攝在晚上,他肩扛一箱醫療物資正往貨車後鬥上裝。
這兩張照片的主人公都是同一個人,區工信局工作人員黃海泳。這也是所有局里幹部的縮影——「一人分飾兩角」,白天協助做好企業防疫工作,晚上前往物資倉庫協助發放物資。
作為全區工業企業的主管部門,區工信局全員下沈企業一線現場,衝在疫情防控最前線積極對接,為推動企業疫情防控工作下足了工夫。
轄區內工業企業多,區工信局則根據企業情況分級推動核酸檢測工作。對體量較大、員工較多的天馬、友達、ABB、達運、冠捷、中航鋰電等六家企業,各自在廠區內增設核酸檢測點,6個企業採樣點累計完成採樣11.86萬人次,超全區規上員工數的40%。區工信局企業服務中心主任劉藝兵說:「每家要設置採樣點的企業,我們都在布點前現場查看場地空間布局情況,落實帳篷護欄、警戒線和一米間距黃標、標誌等工作,並確保採樣點口罩、防護服、手套、眼罩等防疫物資供應充足,電腦、掃碼槍、讀卡器也一樣不落;核酸檢測時按車間班組分批進行,確保秩序不亂、檢測不漏。」而對於其他企業,區工信局也主動靠前,協助企業聯繫附近的採樣點,與社區積極溝通,安排與轄區居民錯峰採樣。
除核酸檢測外,企業的疫情防控措施是否落實到位,更是築牢疫情「防火牆」的關鍵所在。區工信局去年以來就推進的網格化扁平管理此時發揮了作用——全局13位幹部分片區日常管理403家規上工業企業,全面加入疫情防控的內容:各片區企業微信群及時下發防疫通知,確保重要信息的傳達不漏一家不落一人;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員工管理措施,同時做好來訪人員登記台賬;實地走訪企業過程中,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指導並要求整改。
廈門唯科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行政主管人員說:「區工信局下發通知都很快,指導也很全面,公司不會慌不會亂,根據要求及時跟進,就能做好防疫工作。」
保障「智多星」
主動靠前解決問題 一盤棋推動「區內循環」
做好疫情防控是所有工作的大前提,而維持日常生產運轉也同樣重要。如何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基礎上,讓各種生產要素充分流動起來?這是翔安區工信局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推動解決的問題。
生產物料流動受限和人員流動受限是企業面臨的兩個難題。
區工信局的網格化系統一直能接收到轄區內各個企業因為管控導致物流運輸不暢的反映——龍勝達照明和如意情兩家轄區重點企業就遭遇這個問題,導致生產進度受到影響。區工信局主動靠前服務,積極對接市工信局依法依規為企業辦理好出入通行證,並督促企業車輛出發前後做好消毒、出行人員做好安全防護。
還有更多企業面臨着同樣的物流問題,怎麼辦?區工信局的工作人員陳秉聰通過20餘次的實地走訪,實時跟蹤、通盤掌握企業生產狀況,並根據全區工業企業的總體運行狀態,站在全區進行「一盤棋」考慮,牽線搭橋推動天馬與弘信、三德信,ABB與大一互、明翰等本地企業進行產銷對接,協同區建設局鼓勵本地重大工程項目優先採用路橋、百城等本地建材供應,全面推動、打通「區內循環」,在一道突如其來的考題面前迅速給出了有效的答案。
而針對人員流動的問題,區工信局牽頭制定《翔安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關於福建健康碼轉碼處置工作方案》,幫助企業更為高效、精準的摸排出風險人群,促進區域人員合理流動,保障企業穩定生產。(邵凌豐 劉藝兵 葉曉菲 圖/朱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