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醫偉論】秋冬進補有「膏」招

【中醫偉論】秋冬進補有「膏」招

責任編輯:副刊 2021-11-03 17:33:28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部

《黃帝內經》中說:「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規律,植物逢秋而落葉,經冬而添根。秋冬季節萬物收藏蟄存,休養生息,人亦應之。此時服用膏方進補可以更好地儲備營養,凝聚精華,既順應「天人相應」的規律,又易消化吸收,是中醫傳統養生保健的有效方法,故民諺有曰「秋冬進補,來年打虎!」

01.jpg

中醫膏劑有內服和外用兩種,外用膏劑是中醫外治法中常用的劑型,多用於外科疾患或內病外治。內服膏劑,簡稱「膏方」,通常用以滋補強身,潤養臟腑,若經適當配伍,也可祛邪除病,故名醫秦伯未嘗謂:「膏方非單純補劑,乃包含救偏卻病之義」。

膏方是醫者依據病人的臨床表現,結合體質稟賦等情況,在辨證論治的原則指導下,選用適宜的複方加減而成。其藥物數量一般在二十幾味至三四十味不等,看似龐雜,實則井然有序,整體兼顧。其所用藥物之劑量也較一般湯劑為重,是平時處方的10至20倍左右。其與一般補藥不同的是補中寓治,治中寓補,補治結合。其製作過程複雜,工藝考究,製成的膏方,凝而不固,晶瑩剔透,味道甘美,便於長期服用和保存。

膏方被廣泛地應用於以下幾種情況。一是「亞健康狀態」,雖無明確的疾病,但長期勞心勞力、緊張焦慮而致身體虛弱,容易感冒等,或年齡日長,體力漸衰,精力不夠,難以勝任緊張而煩勞的工作;二是慢性、久治不癒、消耗性疾病,或病久而全身虛弱者,或為增強體質而鞏固療效、控制復發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腎炎、慢性泌尿系感染、貧血症、失眠、便秘、類風濕、老年退行性疾病、腰腿痛、男子性功能障礙、女子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徵、不孕不育等。如某位女患者,年將四旬,近兩年來長期失眠,每晚睡眠時間僅2至3小時,有時更少,且逐漸加重。平素頭暈,心慌,夜間盜汗,時耳鳴,食納一般,健忘,經常腰痛,易感冒。體檢未見異常。舌紅苔少,脈弦細。診為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用歸脾湯為基礎方,加入補益心脾、養心安神的藥物,製成膏方服用兩月餘,精神好轉,夜寐可睡5小時左右,頭暈心悸等症亦減,病情明顯改善。三是手術後、出血後、大病重病後、產後等的康復患者。

用膏方補益強身,救偏卻病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講究的是「王道」,逐步起效,緩緩收工,最忌蠻補,有時還可以和湯藥交替配合。曾有一胃癌術後患者,求診時正值秋冬之交,身體非常虛弱,氣短乏力,消瘦,食慾不振,口乾咽燥,大便乾結,屬脾胃氣陰兩虛之證。先予養陰補氣、益胃和中的湯藥兩周,再以膏方滋補兩周。如此湯藥與膏方交替治療兩月後,病情明顯好轉,漸趨康復。

服用膏方一般要求每日清晨或早晚空腹服用,這樣吸收力強,藥效易發揮。若空腹服用後腸胃不適,可在飯後2小時左右服用。如果方中用熟地、天冬等滋膩藥或較多膠質類藥物,膏汁黏稠,可隔水蒸化後服用。也可以將膏汁含在口中慢慢含化,但不可用茶水沖服,茶葉可解藥性而影響療效。另外,在服用含有人參、黃芪等補氣的膏方時,應忌食蘿蔔、綠豆等,因蘿蔔是破氣消導之品,而綠豆有寒涼解毒之功,兩者均能減低補藥的療效。如患者屬陽虛有寒者,應忌食生冷寒涼之物;如屬陰虛火旺者,則忌辛辣刺激之品;如為哮喘者,宜禁食蝦蟹腥味。此外,如遇感冒發燒或傷食腹瀉時,則應暫停服用膏方。

WhatsApp Image 2021-11-03 at 15.40.58.jpeg
陳偉,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中醫臨床教授,高級主任中醫師。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近四十年,2003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中醫藥抗擊非典特殊貢獻獎」,專業研究範圍為中醫藥治療風濕免疫類疾病和中醫內科疑難雜症。


 


責任編輯:副刊 【中醫偉論】秋冬進補有「膏」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