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是香港史無前例的一項宏偉藍圖,涉及面廣、周期長、問題多、起點高,而香港從來沒有做過長期發展規劃的經驗,因此,在整個北部都會區建設過程中,統籌兼顧,把握好以下四項原則十分重要。
第一,做到前瞻性。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面積擁有300平方公里之大,而且建設周期長達二十年之久,這裏將來不僅要居住多達250萬人口,而且還包括與深圳共同建設的創新科技?業園區,以及西部洪水橋與前海無縫銜接的區域,因此,北部都會區必須作好充分規劃,全面統籌,要放眼未來二十年之後香港以及大灣區發展的需要。
譬如,香港科技產業發展事關香港未來產業轉型與升級,暫時來看,香港雖然人均GDP仍然高於深圳,但發展後勁明顯不足,科技創新產業存在明顯短板,而試圖依靠香港自身的力量來改變這一短板難上加難,深圳作為中國乃至全世界創新科技產業發展的高地,後發優勢不可限量,因此,北部都會區的建設必須充分考慮到今後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之內如何借力深圳乃至整個大灣區創新科技發展的優勢,以促進香港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並助力香港經濟實現轉型。這需要北部都會區建設在規劃之初就必須高瞻遠矚,放眼未來。
再譬如,香港與深圳相連接的羅湖、皇崗、落馬州、文錦渡等陸路口岸目前仍是兩地兩檢,通關效率不高,而且,除了皇崗口岸做到了24小時通關,其他口岸通關時間較短,交通配套設施也很不完備,對此,一直為人詬病。香港將來要融入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當中,就必須打破陸路關口所帶來的各種限制和不便,讓往來香港的兩地居民能夠更加快捷和方便出入,這就要求香港積極主動作為,利用北部都會區建設的契機,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之下,超前規劃陸路通關口岸的建設。
第二、保持開放性。顯而易見,北部都會區建設不能夠關起門來閉門造冊,而必須敞開大門歡迎全世界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和人才參與其中,這樣不僅會極大開拓北部都會區建設的思路,而且許多建設難題也將會因為全球各路精英和知名企業的到來迎刃而解。譬如,北部都會區建設的資金難題,接照規劃,如果整個都會區要高標?建設成功,未來二十年將要投資數以萬億港元的資金,雖然港府仍然有較雄厚的財力儲備,但由於疫情仍在持續當中,香港經濟表現差強人意,財政收入前景不明朗,因此試圖主要依靠港府的資金來進行投入的想法是不現實的。而政府如果能夠打開視野,制訂一系列開放性政策,吸引和鼓勵國際企業和人才加入到都會區建設中來,那麼,各路資金將滖滖而來;同樣,香港要發展創新科技產業,人才不足,但只要港府制訂足夠開放的吸引人才政策,創新科技人才短缺的問題也將不是難題。
宜打造成多元產業都會區
第三、堅持包容性。時至今日,與以往不同,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已經不單純是香港自己的事情,在很多方面將會涉及到整個大灣區協同發展的事宜,特別是與深圳的聯繫將十分密切,因此,在北部都會區規劃建設過程中,香港必須與深圳乃至大灣區各地區多溝通、多商量,以往香港在事關兩地項目建設過程中的許多排他性做法必須作出改變和調整,譬如,以往香港可以完全不顧深圳人的感受把垃圾填埋場、墳場、車輛拆卸廠等厭惡性設施安排在港深邊境區域,這種我行我素的自私做法如果不改變,通過北部都會區建設以期達到融入到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格局的目的恐難達到。因此,香港必須調整心態,多聽深圳乃至整個大灣區各地政府和企業的意見,甚至也要包容不同意見和反對意見,在進行充分溝通和協商之後達成共識,讓整個北部都會區建設真正成為一個海納百川的新型現代化科技新城。
第四、實現多元性。按照目前特區政府的解讀,北部都會區建設除了解決250萬人的居住問題,產業方面主要是與深圳一起合作共同發展創新科技產業,這樣,使得香港在產業布局上形成一個南金融北科創的比翼齊飛的格局。然而,必須指出,由於歷史原因,如今的香港金融產業雖然主要集中在香港島上,而其他服務業也主要集中在維港兩岸,但這並不意味着這些產業就永遠呆在港島和現有的區域不再轉移。事實上,香港現有的金融業主要是傳統股票市場、銀行機構等,這些傳統的金融機構以及傳統的服務業或許不會因為北部都會區的建設而向北部轉移,但由於深圳是中國乃至世界互聯網金融、數字貨幣、區塊鏈等新興金融業態和創新金融產品的高地,加之前海也是中國科技服務、創新金融服務、現代產業集成服務的新興重地,因此,作為直接與深圳相連接的北部都會區也必然會受到深圳產業的輻射,不僅會成為香港創新科技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而且也會成為新興金融業和現代高端服務業棲息的重要場所,有鑒於此,香港不應該人為地將所有的金融業和服務業集中於南部傳統金融區,而必須順應產業流動規律,將北部都會區打造成為一個包括創新科技、現代金融、高端服務業等多元產業在內的綜合都會區。
(顏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