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第二屆IM兩岸青年影展收官 多部台片入圍獲獎

第二屆IM兩岸青年影展收官 多部台片入圍獲獎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1-11-21 11:31: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1IM兩岸青年影展扶持表彰大會20日晚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竹嶼灣影視基地舉行,多部台灣青年導演短片入圍並獲獎。第二屆IM兩岸青年影展隨之收官。

 IM兩岸青年影展以扶持兩岸高校青年影像創作力量為目標。本屆影展獎金總計324.5萬元(人民幣,下同),號稱全球短片類影展的最高獎金。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艾麥提·麥麥提的《手風琴》,獲評本屆影展最佳影片。在30歲時獲得30萬元獎金,令這位出生於新疆、「已經找了一份工作」的青年導演,「有了勇氣繼續寫劇本」。

 美國電影學院導演碩士專業的畢業生閆好好作品《黃真真的演講》,用影像記錄2003年的中國非典記憶,入圍多個獎項並斬獲麒麟評委會大獎。

 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畢業的高士文邀請兩位素人小朋友出演的《好學生阿強》,反思刻板印象和標籤化對青少年的影響,獲評麒麟最佳導演。而多部台灣作品入圍多個獎項並獲獎,尤為引人矚目。

 就讀於台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的陸生梁璐璐,在短片《多美的結》中探索多線敘事和多重角色,展現台北多族群多元文化共存的樣貌。該片獲評新銳劇情短片。

 自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畢業的孫明宇的《把風》、北京電影學院台生張伯銓的《你要去哪裏》、台灣藝術大學葛德豐的《為安》、台灣朝陽科技大學王岑瑜的《白色燕尾》、香港城市大學台生楊仁的《當你老了》、台中靜宜大學林俞華的《終點之前》,皆獲評麒麟優秀短片。

 赴台灣高校深造的陸生袁海濤參加本屆影展「生生不息」創作訓練營,亦以《迷失的撥浪鼓》獲優選提案,獲得不菲的扶持獎金。

 此次代攜七部台灣學生作品,衝破疫情阻隔抵達本屆影展現場的梁璐璐告訴中新社記者,台灣青年導演們異常珍惜此次影展,她連續三天沉浸在展映作品中,不斷通過社交媒體向台灣青年導演們即時反饋現場反應,「每一處良性的互動和肯定,都會讓青年導演們今後走得更遠。」

 本屆影展作品主題多樣,有藏語盲文的溫暖照顧,有養老院的人道關懷,有殘障人士的內心世界,有負笈美國的留學生涯,有以色列年輕人的生存狀態……這些令覆審評委、入行40年的台灣資深導演李佑寧感慨「眼界大開」。他坦言,「年輕世代編導的首要任務,就在於選擇什麼人物與故事情節的挑戰」。

 「本屆影展鼓勵兩岸青年關注社會現實,獲得兩岸共鳴。」IM兩岸青年影展創始人、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衛視中心主任、東南衛視總監洪雷說,後疫情時期,電影人的熱情不減;此次影展「數量更多,質量更好」,1376部征片來自全球260所高校,其中台灣高校26所,台灣征片數量103部,數量均有增長。

 「直面內心情感,無畏地用影像書寫。」IM兩岸青年影展評委會主席、知名導演王小帥說,期冀影展的扶持和表彰,能夠讓更多青年導演拍出自己的作品並堅持拍下去。(圖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趙桐曲 第二屆IM兩岸青年影展收官 多部台片入圍獲獎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