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公布多項美國經濟數據,作為通脹指標之一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11月達6.8%,創1982年至今約40年新高,反映疫情下供應鏈中斷,原材料和運輸成本上漲,以及減碳和能源轉型確實為物價帶來上升壓力,通脹問題就如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轉趨「鷹派」後所言,通脹並非單純過渡性問題。碰巧,最新失業數據較預期低,而消費者信心指數亦重回70以上水平,反映經濟值正穩步復蘇,亦是合適的時機着手處理通脹,收水加息需求燃眉在即,投資者需留意本周四聯儲局的議息結果,或有機會公布更多政策方向,投資者可有更好的部署。
若市場爆破,比特幣(Bitcoin)仍是合適的避險工具嗎?
通脹問題能及時解決,長遠是經濟持續增長的必然產物;然而,若處理不當如滯後或操之過急,便會為環球市場帶來衝擊。2024年為美國下任總統大選年份,過去通常總統選舉年都不會加息,因此,若加入政治考量,當局或須壓縮整個加息周期於兩年來完成。周期會否縮短及如何影響市場現在仍是言之過早,但美股巿場經歷細小微調後再次快速回升,如標普500,12月初回調不足半成後,短短一周又再創新高,此瘋狂現象確實是值得注意的警號。
面對美股風險增加,精明的投資者均開始着手平衡及降低風險。以往,比特幣因與美股市場的相關性為零,即沒有關聯的情況下,不論美股市場升跌亦不影響比特幣的走勢,然而,當更多大型公司持有比特幣,加上加息收水在即預期市場資金減少,美股市場逐漸影響比特幣的走勢。
根據彭博數據,截至12月初,比特幣與標普500指數的100天相關系數呈正0.33的比率,為本年度最高,改變了以往比特幣與市場走勢無關的性質,因此,若以後繼續以此方向發展,比特幣將不能成為股票市場的避險工具。要平衡巿場風險,又不想投資與衍生工具,投資者或許可選擇與恐慌指數相連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及通脹掛鈎債券等。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作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