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廈門市翔安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
翔安區人民政府代區長李毅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回顧2021年全年工作及過去五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隨即亮明瞭2022年的工作計劃,提出了未來五年的工作展望、思路及目標——新時期、新徵程,嘹亮的號角已經吹響。
作為島外大發展的主陣地、主引擎、主力軍,翔安以當仁不讓的拼搏與擔當,在科學精準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加速推動「產城人」融合發展,成為廈門經濟總量和發展速度的兩個「增長極」。
作為因應「跨島發展」戰略而設立的新區,翔安區剛剛度過18歲的「成人禮」。在連年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翔安區收獲了一組組攀升的數據、一項項豐碩的成果,也成為全市「跨島發展」的主陣地與主力軍,生動書寫了翔安篇章。
未來五年,翔安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勇立潮頭、勇毅前行,為廈門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翔安力量。
疫情防控有成效 硬核打贏阻擊戰 抓細抓實常態化
此前疫情突然來襲,翔安交出了這樣的成績單:五輪全員核酸檢測335萬份樣本全部陰性,1222名密接次密接者和 3587名異地隔離人員全部管控到位,成為全市唯一「零病例」的區,獲國務院專家組高度肯定。
成效背後,是翔安一系列的硬核舉措:第一時間啓動應急響應,迅速構建扁平高效的應急指揮體系;第一時間落實交通管制和社會面管控,4個離廈檢查點、32條對外海陸通道嚴格封閉管制,128個村(居)、36個小區落實閉環管理;第一時間開展核酸檢測、流調溯源、隔離管控等工作,勠力同心奮戰抗疫第一線——58 萬翔安人民同舟共濟,共同守護翔安這一片淨土。
危急時刻的快速動員能力,源自平時工作積累。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過程中,翔安交出的另一份成績單也同樣亮眼:疫苗接種率全市第一,連續664 天實現本區病例「零新增」、防疫人員「零感染」、關鍵節點「零反彈」。
一直以來,翔安始終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壓實 「四方責任」、落實「四早要求」,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創新「片長制」「鄰長制」等舉措,快嚴實細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全閉環排查管控中高風險地區及境外人員,全覆蓋落實重點人群常態化核酸檢測,全流程監測進口冷鏈食品,全海域嚴查海上船舶,全方位開展疫苗接種。
經濟發展顯活力 實體經濟快速增長 項目攻堅落實有力
過去這一年,在翔安的實體經濟領域發生了這些大事,各行業發展都駛入「快車道」:
南京高光等33個項目開竣工,天馬六代進入設備安裝階段,中航鋰電提前投產——平板顯示、集成電路等主導產業產值增長8.3%,工業對經濟貢獻率保持6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3%,限上批發零售業銷售額增長60%、總量達1400億元;百利龍程等14個現代農業項目落戶,16家農業龍頭企業產值增長70%。
翔安清楚,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越來越多的創新動能,集聚到了廈門東部的這片土地上:科研技術全國領先的生物製品省創新實驗室落地建設,新增7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新增「三高」企業58家,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5.8%。
翔安有一個數據引外界關注:固定資產投資強度目前已達2 億元/天、位列全省各縣(區)首位。這背後,是項目攻堅的一系列顯著成效:新開工133個億元以上項目,122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36億元,建安投資377億元,均排名全市第一;2021年全年土地交地 1.04萬畝、房屋拆除 112 萬平方米,重大片區土地徵收和交地量佔全市一半。
城鄉發展加速度 新城建設蹄疾步穩 鄉村振興亮點頻現
在一段時間內仔細觀察翔安的發展變化,就可以深切感受到「日新月異」這個詞語的真正含義。
截至目前,轄區內「四座新城」共完成投資 713 億元,成為廈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航空新城中,新機場工可、用海等關鍵前期手續獲批,太古維修基地、廈航啓動區等產業項目落地;東部體育會展新城全面鋪開,新體育中心、新會展中心主體框架成型;環東海域新城內,海洋高新產業園選址落地,文化藝術中心等東山片區公建群加快前期工作;在同翔高新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加速集聚,市政配套日臻完善。
現有城區的功能品質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地鐵3號線開通運營、累計客運量256萬人次;翔安大橋、東坑灣大橋輪廓初現——這些都將大大改變翔安轄區內的交通格局,為居民出行提供更多選擇。此外,城市建管也更加精細,全面推行「街長制」和「近鄰」黨建,穩步完成新店、馬巷行政區劃析置和區鎮村三級換屆工作。
鄉村振興也是亮點頻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現320個自然村全覆蓋,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生活垃圾分類現場會在翔安召開,污水治理及垃圾分類「翔安模式」還獲國家生態環境部高度肯定。此外,還打造「翔安旅圖」新品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47個「黨建富民強村」項目,全區所有村(居)全部實現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上。
探索創新大踏步 改革開放深化 營商環境優越
在翔安,已經有首批 283 項審批服務事項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而在開闢的 i 廈門 「翔安智慧辦」模塊上,也已有17項事項實現「秒批秒辦」——這是全省唯一區級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也是翔安在探索創新上邁出的一大步。另外,還設立「台胞審批專窗」,建立全市首支台胞志願者服務隊。同時,翔安今年還出台「春節留廈8條」「助企紓困10條」等扶持政策,為企業新增減免稅費1.6億元、協助融資12.3億元,兌現財政補助3.8億元——總營商環境考評位居全市前列。
好的營商環境,配合靶向精準的招商引資,成效顯著。2021年全年新增入庫項目1639個、落地1432個,引進北京國壽等12個高能級項目,民企招商實績全市第一、央企招商實績全市第二。
民生工作有溫度 生態建設再上台階 公共服務擴容提質
2021年,翔安建區以來監測斷面平均水質首次實現 100%達標,這標誌着翔安的生態建設再上一個新台階。在這背後,深化「河(湖)長制」、創新「三水」聯治模式功不可沒。
民眾最關注的教育、醫療與文化,是公共服務的重點。翔安2021年新增學位1.4萬個,開辦雙十中學初中部、實驗小學翔安校區等「跨島名校」;醫療上,引進市第一醫院臨床醫學研究院,建成市第五醫院醫技科教綜合樓,市第五醫院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排名全市第四、島外第一。
如何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也是翔安關注的重點。全年民生支出61.5億元、佔全區財政支出的73%——出台「轉產就業幫扶12條」,新增就業2.1萬人、被徵地人員參保2618人;深化「愛心廈門」建設,新建6所農村幸福院、2家省市級嬰幼兒照護服務試點單位,為低保特困等困難群眾發放補助8000萬元,免費為1500多名老人提供配送餐。
平安建設是轄區居民幸福感與獲得感的基礎所在。翔安深入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和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生產安全事故及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平安三率」排名全市首位、全省前列。
隊伍建設有力度 紮實為群眾辦實事 持續提升行政效能
今年以來,翔安區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推動高質量辦好320個「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
同步推進的,是行政效能的持續提升。落實行政復議體制、鎮街綜合執法、零基預算等改革,「誰執法誰普法」動態智能管理模式全省唯一入圍第六屆「法治政府獎」。推行「項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典型引路法」,馬上就辦、雷厲風行的優良作風成為政府系統幹部的鮮明特質。
廉政建設也紮實推進。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結各級人大議案建議161件、政協提案186件,辦理滿意率100%。
聚焦實體經濟
為建設創新翔安提供強勁動能
●提升主導產業能級。 圍繞重點產業補鏈強鏈,着力打造國際一流新型顯示產業示範區和東南沿海集成電路產業核心區,着力打造閩西南高端製造業新基地。
●壯大第三產業規模。加快發展總部經濟、商務金融、文旅會展等現代服務業;培育打造新興商圈、特色商圈,建設跨境電商基地、直播基地,挖掘平台消費、夜間消費等新型消費潛力;完善文旅產業規劃,促進文旅融合創新發展。
●培育創新產業集群。探索建設廈漳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先導區;實施數字經濟園區提升行動,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三期,大力發展健康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產業,提升數字經濟規模;加快發展海洋經濟、臨空經濟。
聚焦城鄉統籌
為建設繁榮翔安開拓發展格局
●重大片區攻堅提速。推動新機場航站區主體工程動建,確保新體育中心、新會展中心場館完工,加快濱海浪漫線三期、新浦嘉園建設,啓動中航鋰電三期、天馬N項目徵收,推進同翔高新城建設。
●產城融合深化提升。加快南部新城中心區建設,促進CBD功能提升;加快舊城區、老鎮區提升;圍繞工業園區服務保障,探索建設完整產業社區。
●鄉村振興全面提質。深化打造 10個典型示範村,打造污水治理全國「樣板」,力促一批農村發展用地項目實質落地。
聚焦宜居環境
為建設生態翔安夯實治理基礎
●提升生態治理水平。深入實施藍天、碧水、碧海、淨土等系列工程,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常態化推進文明城區創建,重點提升打造一批公園廣場、道路景觀綠化;推動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建設智慧城管、智慧市政等平台。
●提升低碳發展水平。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推廣綠色交通、綠色建築、清潔生產,開展低碳城區、低碳園區、低碳社區試點建設。
聚焦改革開放
為建設活力翔安爭創競爭優勢
●打造招商引資新窪地。強化產業鏈精準招商,着力引進一批補鏈強鏈項目;優化招商體制機制,建設專業招商隊伍,力促項目早落地建設、早投產達產。
●打造營商環境新標桿。加快補齊人才引留難、企業辦事難等短板,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不見面」審批,完善「一三五」改革模式,打造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示範區;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
●打造開放交流新平台。持續在「通、惠、情」上下功夫,推動翔台優勢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在翔台企發展壯大,持續辦好兩地文化交流活動;主動參與閩西南協同發展,保障城際鐵路建設。
聚焦人民嚮往
為建設幸福翔安補齊民生短板
●民生服務向「優質均衡」邁進。探索創新農漁民靈活就業模式,拓展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渠道;爭創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養老服務和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持續完善城鄉文體設施。
●風險防範向「源頭管控」邁進。科學精準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深化平安翔安建設。
●基層治理向「善治共治」邁進。創新基層治理體制,完善基層網格化管理體系;健全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機制。
【翔安區未來五年發展規劃】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躍升,建設生機勃發的 創新翔安
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實現新躍升,建設產城融合的 繁榮翔安
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實現新躍升,建設山清水秀的 生態翔安
推動區域綜合競爭力實現新躍升,建設開放包容的 活力翔安
推動人民高品質生活實現新躍升,建設和諧安康的 幸福翔安
【翔安區數據成果展示】
2021年
全年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財政總收入增長17. 1%,區級財政收入增長17.5%,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 1% ,地區生產總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居全市前列。
過去五年
2020 年首次入圍全國工業百強區和百強新城區, 2018年-2020 年市對區績效評估實現「三連冠」,改革創新考核連續三年全市第一,營商環境考評 2018年、2020年排名全市首位。
地區生產總值跨越4個百億台階、規模總量實現翻番;規上工業產值達1700億元,年均增長9.6%、全市第一;第三產業規模增長2.4 倍、 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9個百分點。
累計固定資產投資3100億元,超過前13年的總和,城鎮化率從60%提升至70%。
累計投入16.5億元用於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完成5萬畝海域養殖退養,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
新落地天馬六代、中航鋰電、ABB 工業中心等一批百億級產業項目。
持續將七成以上財政支出投向民生領域、累計超260 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萬元、年均增幅全市第一。(林瑞聲 蔡建東 圖/朱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