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李家超率團赴深商抗疫  港府研請中央助建方艙

李家超率團赴深商抗疫 港府研請中央助建方艙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2-02-12 00:08:03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訊】記者馮仁樂報道:本港第五波疫情日益嚴峻,近日確診數字正以幾何級數增長。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昨日率領特區代表團趕赴深圳,出席今日舉行的第二次內地與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專題交流會,共商抗疫大計。當局透露,正研究向中央政府提出要求協助在港增設有關抗疫設施。(尚有相關報道刊A2版)

 特區政府昨日公布,代表團今次將與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家衛健委、國家疾控局、廣東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代表及專家,就香港當前疫情形勢交流意見,並就內地支持香港抗疫措施及保障內地供港物資等事宜進行交流討論。出席會議的本港官員還包括: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以及衛生署、食物環境衛生署及民政事務總署等相關部門代表。

 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此前表示,香港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對市民安全健康和經濟民生帶來嚴重衝擊,中央對此高度關注。各部門將共同研究制定和實施支持香港防控疫情、保障對港物資供應、保持香港社會大局穩定的政策措施。

 ●陳肇始:兩地聯防聯控機制暢通

 因應第五波疫情持續,對本地醫療及檢測能力帶來沉重負擔。昨日,食衛局局長陳肇始於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會議表示,當局在努力抗疫的同時,正研究向中央請求協助,以「方艙醫院」形式提升接收容量。至於全民檢測,她指要待有足夠檢測能力後才有條件考慮。

 陳肇始透露,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正研究向中央提出,要求協助在港增設抗疫設施,包括但不限於以「方艙醫院」的方式,提升本地可接收病人的數量。

 她提到,了解近日市民須輪候接受檢測,故要求承辦商在10個中心外設立派籌機,並會努力尋求其他地方增設檢測點,當局已派出員工、加上地區組織協助,在中心外協助疏導。

 陳肇始早前表示,香港與內地聯防聯控機制一向暢通,若有內地專家及醫護來港,希望可在檢測量上去協調。

 ●廣東醫療團隊已在港開工

 另一方面,林鄭月娥早前透露來自廣東等地的醫療團隊已抵港支援並開展工作。據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媒體視頻號10日公布的一段影片顯示:廣東醫療團隊已在港開工。該短視頻畫面中顯示「香港」兩個字,證明拍攝地點就在香港。視頻還配有文字,「灣區同心圓,共築大家園。粵港兩地唇齒相依,『同聲同氣』,有困難必支援!」視頻中大批市民在排隊等候檢測,而指示牌可見地點就在本港。

 最近因應強制檢測人數大增,多個採樣站已超負荷運作。本港新冠病毒檢測承辦商華昇診斷中心董事長胡定旭昨表示,香港要控制疫情、降低每日新增確診數字,須盡快提升檢測能力、擴大檢測範圍、確保人手充足。他指,現時香港病毒檢測已到負荷極限,希望中央可調派1000多人來港協助,協助提高檢測量至每日300萬。他預計,馬鞍山「火眼實驗室」本月15日投用後,本港單日檢測量可增至30萬。

 「我們已有差不多200個由廣東省過來的員工幫我們檢測,內地派來的員工素質都非常高。」面對人手不足,胡定旭說,香港幾間相對比較大、在內地有公司的機構,都在內部調派了人員到香港,但香港醫護、化驗員人數未能跟上市場擴充,人才培育亦需時間,目前香港急需中央支援。

 ●各界促提升檢測能力

 此外,各界昨亦繼續就提升本港檢測能力提出建議。民建聯表示,全民強檢是截斷社區傳播鏈的出路,特區政府應盡快請求中央政府派遣內地疫情防控專家團來港指導。同時,本港要籌建最少3間「火眼實驗室」。假如本港未能在短時間內招募足夠採樣與化驗人員,亦應請求中央政府派遣至少1000名採樣與化驗人員,提升每日檢測能力至100萬,然後再以此基礎推行「非禁足式全民檢測」,務求每7日完成一輪全民強檢,並配合精準圍封措施。民建聯亦促請政府請求中央政府協助在港再建「方艙醫院」。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則建議政府在網上設立檢測預先取籌系統,方便市民在家中等候檢測,避免增加感染風險。他提到,本港居住環境一般較狹窄,若有輕症患者需要居家隔離是不理想,建議若住所內有需要接受隔離人士應盡量分開不同房間,並加強清潔。立法會議員陳穎欣也建議設立遙距實名派籌,認為此舉可避免市民多次往返檢測點,而採用實名制亦可避免出現「炒籌」情況;她又建議當局增加流動採樣站,並安排實時報數,以及設立關愛隊。

責任編輯:程向明 李家超率團赴深商抗疫  港府研請中央助建方艙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