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海珠濕地發現新物種「海珠琺軸甲」

海珠濕地發現新物種「海珠琺軸甲」

責任編輯:薛正軒 2022-02-18 22:23:24 來源:香港商報
    2月18日,第26個世界濕地日廣東省宣傳活動在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舉行,今年濕地日的主題是「珍愛濕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本次活動最大的亮點莫過於昆蟲新物種——「海珠琺軸甲」的亮相。2021年底,海珠濕地自然學校自然導師朱江在國際學術期刊Biodiversity Data Jounral上發表一新物種,系該物種在世界上的首次發現,將其命名為「海珠琺軸甲」(Falsonnanocerus haizhuensis)。
 
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與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簽約儀式

    城央濕地多次發現新物種
 
    琺軸甲屬體色常較深,為擬步甲科,窄甲亞科,軸甲族的小型昆蟲。體長往往低於1cm,習性成謎,極少被人類採集或觀察到。琺軸甲屬此前已在日本、泰國、斯里蘭卡等地被各國昆蟲學者採集並記錄到。
 
    此次在海珠濕地發展新物種—海珠斯螢葉甲,標本整體黑色,體長6.2毫米,外形為纖細的長卵形,背面有中等程度的隆起,腹面微隆,體覆短的黃色毛,是中國的首次正式記錄。琺軸甲屬原包含13個已知物種,加上新種海珠琺軸甲共達14種。
 
發布昆蟲新物種——海珠琺軸甲
 
    據了解,這也是繼海珠濕地核心保育區內發現海珠斯螢葉甲之後,又一昆蟲新物種被發現。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新物種的發現地點在海珠濕地自然學校校址內。
 
    通常情況下,新物種多被發現在人跡罕至的野外,而這一枚海珠琺軸甲標本來源於在海珠濕地自然學校內布設的昆蟲飛行阻攔器。這一新種的發現,再次印證了海珠濕地生物的豐富度和多樣性顛覆了人們對城市公園的以往認知,更多尚未被充分了解的物種就在我們的身邊,有待我們去發現。
 
朱江正在昆蟲飛阻器中採集標本
 
    海珠濕地擁有4座觀鳥屋、10條自然教育徑、4000多個解說牌等科普設施全面覆蓋園區,為公眾營造良好的科普教育環境。
 
    海珠濕地於2015年開創了全國優秀科普品牌「海珠濕地自然學校」,搭建由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的開放式科普教育平台,形成科普教育的「海珠模式」。有眾多專業導師和自然觀察愛好者匯聚於海珠濕地自然學校,單2021年一年時間內,自然學校4000㎡的範圍內已經鑑定出了超過350種生物,記錄的種數超過420種,相信未來還有更多新記錄物種將出現在大眾眼前。
 
    本次新物種的發現者,朱江在昆蟲觀察領域已經有10多年的經驗,這已經是其發現的第四個新物種。
 
    在當天的活動現場,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與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簽約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記者黃裕勇)

    頂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落戶
 
責任編輯:薛正軒 海珠濕地發現新物種「海珠琺軸甲」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