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不少港區代表委員關注文化領域,認為香港要更好地發揮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作用,必須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作,希望香港文化企業與內地文化企業拚船出海「走出去」,助力中華文化對外傳播。
自2003年以來,馬逢國已連續擔任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他說,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由特區各方面代表性人士組成,代表們在各自領域有傑出成就,都希望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
助力內地影片進入國際市場
馬逢國認為,隨着內地市場持續開放,香港與內地電影業者可以更好地合作,經歷過低潮的香港電影業會慢慢復蘇。他期待疫情早日結束,香港與內地的合作能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長津湖》等影片在香港上映後受到觀眾好評。馬逢國表示,許多香港市民、特別是年輕一代,對國家歷史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所面臨的困難不太了解,有關影片有助於港人了解國家歷史。
他認為,目前華語電影特別是內地電影,進入國際市場還不是很順暢,這有市場的原因,也有文化差異的原因。香港電影人能發揮與國際接軌的優勢,助力內地電影走向國際。
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馬逢國認為,香港是東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對不同文化持開放、包容態度。香港要更好地發揮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作用,必須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作。「掌握好我們自身文化的優良部分,才能跟國際社會做更好的交流。」
馬逢國表示,香港有很好的文化設施,期待特區政府把握機遇,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更好地發揮「引進來」和「走出去」的作用。
參加2022年全國兩會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十三屆全國青聯副主席霍啟剛指出,文字出版著作在國家文化軟實力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出版和印刷業是香港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一環。「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下,越來越多香港出版界人士希望開拓內地市場,以多年累積的優勢服務國家,並與內地文化企業拚船出海『走出去』。」
「目前,香港出版界和內地業界交流合作仍然存在諸多瓶頸。例如讀者閱聽行為改變、知識付費模式崛起等。」霍啟剛建議,中央支持內地學校與圖書館增加對港版圖書的採購;建議相關機構提供一定書號配額供香港出版社在內地出版時使用,並就香港圖書(包括電子書)進入內地開放更多綠色通道。
盼港深共同舉辦「文博會」
霍啟剛認為,香港一直不乏高水平的表演人才,以後尤要支持香港的中小藝團、以個人身份到內地發展的文藝人才的發展。因此,他建議大灣區內建立一個有關文化場所、團體、資源、活動和需求的信息平台,讓供需方都能快速獲得全面信息;建議大灣區各城市用稅務優惠和生活便利措施吸引香港人才北上發展、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文藝交流機制等。
此外,鑒於香港具有中西薈萃、文化多元的優勢,霍啟剛建議國家批准和支持香港在未來可作為文博會的聯合主辦或協辦單位,在香港設立分會場,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合作聯動機制。
「善用香港豐富的展會經驗、國際文化網絡和國際媒體對外傳播的優勢,向世界展現更加全面多元的中國文化,助力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海外。」他指出,港深兩地聯辦文博會意義重大,順應《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相關要求。港深互動,還能進一步帶動旅遊和會展合作。
冀提升粵港澳共同防疫能力
今年全國兩會,馬逢國關注抗擊新冠疫情和經濟穩定增長等議題。由於港澳與內地法律和體制不同,他建議基於長遠考量,從國家層面制定有關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防疫抗疫的法律,提升區域防疫能力。
近兩年來,許多行業受到疫情衝擊。馬逢國表示,國家防疫抗疫措施做得很好,去年經濟增長率達8.1%。他認為從長遠來看,經濟穩定增長比高增長率更重要。
馬逢國還關注2025年粵港澳合辦全運會,期待屆時開幕式或閉幕式能在香港舉辦。他認為,舉辦全國性重大體育賽事可以鼓舞香港社會,促進社會團結,增強港人國家觀念。
此外,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蔡毅說,希望做好香港與內地溝通的橋樑。「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香港的發展非常重要,同時內地也可以通過香港走向世界。雙向交流非常必要,可以促進雙贏,但當務之急是控制住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