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駐京記者張麗娟報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昨日在北京表示,神舟十三號任務圓滿成功標誌着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完美收官,2022年將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共計劃實施6次飛行任務,其中包括6月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7月發射空間站問天實驗艙,10月發射空間站夢天實驗艙。
關鍵技術已經全面突破
當天,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郝淳在發布會上作上述表示。
「神舟十三號乘組共在軌飛行183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連續在軌飛行時間的最長紀錄,神舟十三號任務圓滿成功標誌着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完美收官。」郝淳表示,目前3名航天員身體狀態良好,正在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進行飛行後恢復。
郝淳介紹,中國空間站建造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分別規劃了6次飛行任務。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主要任務目標是全面突破和掌握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相關的關鍵技術。自2020年以來,先後通過6次任務實施,相關關鍵技術已經得到全面突破,包括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的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等;建立了載人飛船應急發射機制和航天員應急返回搜救機制等,為空間站建造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正在組織對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進行全系統綜合評估,滿足要求後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
「問天」實驗艙整裝待發
根據任務安排,2022年將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共計劃實施6次飛行任務。郝淳介紹,這6次任務分別是5月發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6月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乘組由3名航天員組成,將在軌駐留6個月;7月發射空間站「問天」實驗艙,10月發射「夢天」實驗艙。空間站的3個艙段將形成「T」字基本構型,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之後還將實施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其中,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亦由3名航天員組成,這3名航天員將在軌與神舟十四號的航天員完成輪換以後,在軌工作和生活6個月。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宏透露,「目前,『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在地面的研製進展順利。其中,『問天』實驗艙已在天津完成整艙集成總裝、測試和大型試驗工作,整裝待發;而『夢天』實驗艙目前已在天津完成相應的集成總裝和試驗工作,正在開展地面測試,後續還將完成整艙熱試驗、回歸測試等試驗工作,正按計劃推進。」
首次實現在軌乘組輪換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員黃偉芬透露,今年執行2次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目前,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的身心狀態非常好,正在積極開展相關的訓練和任務準備。她介紹,兩個乘組都將在軌飛行6個月,將首次實現在軌乘組輪換,實現不間斷有人駐留。兩個乘組6名航天員將共同在軌駐留5至10天,航天員系統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新飛船可搭載7航天員
今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後,工程將轉入為期十年以上的應用與發展階段。郝淳介紹,初步計劃是每年發射兩艘載人飛船和兩艘貨運飛船。航天員要長期在軌駐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並對空間站進行照料和維護。為進一步提升工程的綜合能力和技術水平,還將研製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其中,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返回艙都可以實現可重複使用。新一代載人飛船綜合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搭載7名航天員,另外它的上行和下行載荷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郝淳還介紹,將利用空間站艙內安排的科學實驗櫃和艙外大型載荷設施,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研究實驗和新技術試驗。此外,明年還將計劃發射中國首個大型空間巡天望遠鏡,開展廣域巡天觀測。同時探索載人航天商業化發展模式,吸收社會力量參與空間站建設和運營維護。中國載人航天亦將會從近地空間走向地月空間,進而邁向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