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大手筆套現境外資產後 時隔十年李嘉誠「殺回」內地土拍市場

大手筆套現境外資產後 時隔十年李嘉誠「殺回」內地土拍市場

責任編輯:高心雲 2022-05-07 16:50:39 來源:財聯社

    由於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悄然現身,廣州一場土拍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5月5日,廣州2022年首輪集中供地落幕,其中位於白雲區空港大道一幅熱門地塊,經過25輪競價後由中海地產以27.2億元(人民幣,下同)拿下,溢價率15%。值得一提的是,參與上述熱門地塊爭奪的企業中包括久未現身的和記黃埔,不過其僅參與了一次競價,隨後便未有進一步動作。

    雖然鎩羽而歸,但卻是和記黃埔時隔近十年再次參與內地公開市場土地拍賣。和記黃埔上一次在內地公開市場拿地時間為2012年12月4日,彼時其以2320萬元獲得武漢蔡甸區一宗地塊,樓面價1502元/平方米。

    對於此次和記黃埔參與廣州土拍,廣州克而瑞首席分析師肖文曉表示,「一個缺席了好久的企業,突然出現了,應該是其看到了機會。」

    李嘉誠要回來了?

    李嘉誠投資風格素以「穩准狠」著稱,和記黃埔此次現身廣州土拍市場,是否意味着其重返內地房地產市場?

    此前在2019年,由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成立的資產管理公司通過收購方式先後拿下了成都晶融匯、上海三林印象城項目,但這並非是在公開市場拿地。

    分析人士認為,李嘉誠此次參與廣州土地市場競拍,不排除有試探市場的可能性。

    匯生國際融資總裁黃立沖指出,不少內地房企加槓桿擴規模時,港資企業則相對保守。因槓桿率較低,港資房企在本輪市場波動中所受影響較小,手持大量現金,為其後續展開戰略投資奠定了基礎。

    「幾家老牌港資地產公司財務都非常穩健。如新世界發展2021年收入為682億港元,手持現金629億港元,現金與年度銷售比101%;恒基銷售收入為235億港元,手持現金123億港元,現金與年度銷售比為52%。」黃立沖稱。

    與其它港資房企相似,長和系淨負債率也較低。公開資料顯示,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的房地產業務,主要集中在港股上市平台長實集團(01113.HK)。

    數據顯示,於2021年12月31日,長實集團負債淨額與總資本淨比率約7.9%。於年終結算日,集團銀行及其他借款總額為965億港元,現金及現金等價項目約為626億港元。

    瑞銀在今年3月中旬報告中指出,「長實自去年6月出售多項資產後,其淨負債率將從去年6月的13.3%降至0.3%。如長實能成功出售價值150億英鎊的英國電力資產UK Power Network 20%股權,集團或獲得300億港元淨現金流。」如此低的負債率,於整個港資企業而言都較罕見。

    過去十年持續「瘦身」

    李嘉誠的商業動作一直備受市場關注。過去十年間,李嘉誠曾進行過一輪資產大騰挪,出售了不少中國內地物業。

    去年9月,希慎興業以約35億元的價格,從李嘉誠旗下企業收購了上海市靜安區的世紀盛薈廣場。該交易已於今年1月完成,並將於今年上半年帶來收益。

    2020年7月,長實集團出售位於四川成都的南城都匯商住項目部分股權,預計獲益38億港元。

    而自2013年起,長和系在內地樓市持續收縮戰線。例如,2013年其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上海東方匯金中心;2014年先後轉讓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大廈、長圓集團股權、北京盈科中心、重慶大都會、上海盛邦國際大廈;2016年出售陸家嘴世紀匯廣場50%股權;2017年將旗下的國際玩具禮品城售予佳兆業;2019年10月,長實集團將大連西崗項目轉讓予融創,交易總價超過40億元。

    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至今李嘉誠家族數次出售內地及香港物業,套現金額逾1170億港元。

    伴隨內地資產的出售,李嘉誠旗下長實集團在內地的土儲、銷售佔比有所減少。

    長實集團2021年年報顯示,於2021年終結算日,公司所擁有可開發土地儲備約7500萬平方呎,其中400萬平方呎、6700萬平方呎及400萬平方呎分別位於香港、內地及海外。而2020年末期,長實集團擁有可開發土地儲備約8000萬平方呎,其中位於香港、內地及海外的土儲規模,分別為500萬平方呎、7100萬平方呎及400萬平方呎。

    銷售業績貢獻上,於2021年3月31日,長實集團於香港、內地預期於2022年確認的銷售額分別為154.78億港元、96.94億港元;預期於2022年後確認的銷售額分別為38.45億港元、3.24億港元。

    過去十年間出售內地物業之時,李嘉誠家族將大筆資金投向英國。

    2005年,李嘉誠家族以24億英鎊收購英國北方天然氣80%股份;2011年以48億英鎊收購英格蘭北部自來水公司;2012年以6.45億英鎊收購英國天然氣公司Wales and West Utilities;2015年先後以25億英鎊收購英國鐵路車輛租賃公司、35億英鎊購入英國客運列車公司Eversholt Rail Group;2016年以110億英鎊收購英國國家電網天然氣管線業務;2019年以46億英鎊收購英國最大的酒吧運營商Greene King等。

    但自2020年開始,李嘉誠家族卻開始了反向操作,又陸續出售了一批英國和歐洲其他地區資產。

    今年3月,長江實業集團以約74.67億港元的價格,出售了位於英國倫敦的「5 Broadgate」寫字樓。除出售倫敦物業,據彭博報道,李嘉誠還將英國的配電公司UK Power Networks、電信運營商Three UK擺上貨架。其中配電公司估值高達15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260億元)。

    對於長實大手筆出售英國資產,一位證券分析師對記者表示,這應該是李嘉誠根據全球形勢重新展開了資產優化配置。

    港資房企逆市加大內地投資

    公司內地土儲下降、低負債情況下,李嘉誠家族會將手頭資金投向哪些領域、是否會重返內地樓市,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今年3月,在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以及長江實業集團2021年度業績會上,李嘉誠長子、長實集團主席李澤鉅表示,地產是集團核心業務,一定會繼續發展。

    就撤資問題,李澤鉅在業績會上表示,賣樓並非撤資,而是地產公司的日常業務。「正如做製衣的,不可能不賣製成的衣物,有時批發賣,有時零售賣。賣樓是我們本業,所以賣樓不是撤資。」

    李澤鉅在業績報告中強調,香港及內地為集團地產業務重點市場,將繼續物色合適物業發展機會,對兩地前景充滿信心。

    黃立沖認為,李嘉誠家族在內地投資的物業即便套現,但受制於外匯等因素,也難以全部投向境外。為追求一定收益,長和系需要在內地尋找更多投資機會。

    除長和系,今年以來多家港資企業表達了加大內地房地產市場投資的意願。

    其中,恒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在3月舉行的業績會上表示,恒隆主要專注於高端住宅市場,並不擔憂內地樓市未來發展,目前有不少內地房企財政較困難,這可能成為集團收購的最好時機。

    「市場不好才有機會讓你買,如果一個城市平時賣很多地,現在買住宅地的企業少了,政府收入受到影響,會不會讓我們有機會用一個比較好的價錢買土地?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我們一直在看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塊。」陳啟宗稱。

    此外,今年4月底,新世界中國與招商蛇口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在內地和香港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涉及住宅開發、商業體打造、城市更新及舊改項目、股權及資產收購項目等多個領域。(頂圖:中新社資料圖)

責任編輯:高心雲 大手筆套現境外資產後 時隔十年李嘉誠「殺回」內地土拍市場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