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在惠東

在惠東

責任編輯:楊眉 2022-06-09 19:58:32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武歆

 一

 午後。靜靜的。沒有鳥鳴,似乎也沒有風。

 遠處,有樹木茂盛的連綿的山,因為光的作用,綠色由深變淺,緩慢地向遠處遞進,逐漸的,山和天混為一體;近處,有寬闊的廣場,因為有兩面紅旗的雕塑,還有戰士的群體雕像,讓寂靜的廣場有了一種激昂的風聲,不用琢磨風聲來自哪裏,那是紅色旗幟所帶來的特有的聲音。走近雕像,看清基座上的「中洞改編」四個字,毫無疑問,這座雕像還有這四個字,讓這個青石鋪地的廣場,也讓這片土地,擁有了自己的歷史說明書。

 這裏是惠東縣高潭鎮中洞村。

 我好像看到了往昔歲月,看到了中國革命最為艱辛的那段時期。在這個東南沿海的深山之中有過聲振寰宇的吶喊。從1927年冬季開始,髙潭這片土地便有了底層勞苦大眾揮舞的手臂。那些帶着傷痕的粗壯的手臂,與茂密的深厚樹林遙相呼應,窮苦人開始了爭取自由、平等的高呼。一個手臂不算什麼,當眾多手臂挽在一起,變成一片望不到盡頭的樹林的時候,歷史肯定就會發生改變。也就是在這一年,又因為南昌起義軍的到來,擁有了「中洞改編」這個人民軍隊歷史上的重要印記。

 中洞村不大,卻有許多歷史遺蹟。這些遺蹟,有著厚重的文化內涵,也有紅色歷史的烙印。

 慢慢走,細細看。

 「天圓、地方」形狀的「紅軍井」;青磚白牆、屋頂仿佛永遠落著一層詩意薄雪、曾經做過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印刷廠的「湖山書舍」;造型別致典雅也還舒暢抒懷的「百慶樓」,曾經也是中共東江特委和紅二師等黨政軍機構的所在地……

 在中洞村每走一步,都能感受時代的風、歷史的雲。

 有一個簡易的茶攤。坐在木凳上,喝一碗當地的「咸茶」,那一刻更能讓人思緒漫遊,無邊無際。所謂的「咸茶」,就是在茶水裏放點鹽,再加上一點米花,要是感覺還有些清淡,那就再加上一點類似韭菜花的醬,「咸茶」的味道也就更加濃郁。

 喝著中洞村的「咸茶」,心境倏忽之間變得更加遼遠。那會兒,把瞭望的目光放遠、繼續放遠,還能看到高潭鎮的其他地方——「下圩埔」。

 「下圩埔」有1957年修建的烈士紀念碑,那是為了紀念歷次革命戰爭中犧牲的兩千多位髙潭兒女;還有「日」字布局的馬克思街、列寧街,要知道這兩條帶有特別銘記的重要街道,早在1927年就已經如此命名,可見這片土地紅色歷史的濃烈;還有「髙潭老蘇區革命紀念堂」,現在看來似乎平常,可是1958年修建的時候,卻是髙潭的一件大事,這座如今看來依舊擁有特别氣勢的禮堂,可以容納近兩千人開會,可見這裏的人民對紅色歷史的特別重視。

 在高潭鎮,你只要登高,你只要盡情瞭望,就能看到在大山皺褶之間,埋伏著深厚的「歷史細雨」與強烈的「紅色飛雲」,兩者始終在密切交織,無論如何都無法割裂。

 任何一個地方,有「往昔歷史」,就會有「現實當下」。假如說,高潭鎮代表了惠東縣的「歷史」;那麼,哪個鎮又代表惠東縣的「當下」呢?

 當地人告訴我,在惠東縣的任何一個地方,你都不能這樣絕對分割,因為在這片土地上的角角落落,都有著深厚的「歷史傳說」,也有著璀璨的「當下故事」。假如非要選取一個「當下」的話,那就去稔山鎮吧。為什麼?因為那裏有個獨特的范和村。

 二

 去范和村的那天,雖然沒有烈日當空,依舊能感到南國夏季的酷熱。

 在去的路上,我想起一件事。1992年我第一次來到深圳。「改革開放」之前,深圳叫寶安縣,隸屬惠州市,與惠東縣同樣姿態。當時我在深圳認識的第一個人,就是來自惠東縣的一個小伙子。他為我安排住宿,帶我遊玩,介紹當地風土人情。當時他腰上挎著一個呼機,令我印象深刻,也讓我羨慕無比。他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就是「有事呼我」。正是因為有往事記憶,於是行進的路程也就更加感慨萬千。

 范和村面積不大,歷史卻是悠久。村中人介紹說,村子建於元末明初。古稱「飯蘿岡」。名稱由來倒也簡單,因為村子形狀仿佛「飯蘿」。

 把腳步放慢,在村子裏行走,感覺在「歷史」與「當下」之間,沒有任何阻擋,始終在無間隔的跳躍。

 石街上雖然也有著現代石灰的彌補,也有著瓷磚的粘貼,但是明露在外的排水石槽,附著在牆壁上的綠色苔蘚,以及特別窄小的屋門,都讓這個被評為「惠州市文明示範村」的范和村,隱藏著古樸的歷史風痕。沒錯,它還是「廣東省最美古村落」之一。

 在這個古老的村落里,最顯眼的地方,似乎莫過於有著「詒遠堂」名號的「陳氏宗祠」。陳氏家族有著纏綿的故事,出過廣東鄉試亞元,門庭闊大,也有顯赫的宗祠,但陳氏家族絲毫沒有高傲與跋扈,依舊與鄉鄰保持着和諧的關係。不能不說,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規約。仁義禮智信,即使在這個邊遠的古舊村落,也是牢固存在,任何人都不會違背或是逃脫傳統文化的束約,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大魅力,也是中華文化得以延續的有力根基。

 在范和村,即使不顯眼的某個小角落,也能窺到古老的風俗、歷史的遺痕。比如在門前的空地上,左右兩邊都立著兩塊並排的青石,兩塊青石上面都有圓洞,而圓洞又都在同一水平面上。它們做什麼用的?身邊的人說什麼都有,村中人聽了,只是含笑,卻不言明,給來者留下思考的謎題。

 時代變遷,老地名沒有變。三角聚、老米街、新布巷、三板橋……在這些古舊的地名下面,有著房屋上的舊瓦、牆壁的綠色苔蘚……還有保存完好、幾乎沒有遭到些微破壞的「城隍祖廟」(本應城中有隍,可是村子裏也有,更顯范和村的獨特)……還有偶爾回頭,靜靜矗立的絲毫不見衰敗的古樹……村子裏的所有一切,都在微風中讓人回味、咀嚼。

 在范和村慢走、回味,總讓我想到「規則」二字。

 凡是敬仰「規則」的地方,都能留存下來。記得那年在贛南某個村子,我也有過這樣的感慨。那個村子保存完好,從不亂拆房屋,即使新建房屋,也要遵守規則。那裏的規則是,新建的房屋,一定不能超過前面的屋子。所以村中房屋涇渭分明,那邊是明代的,這邊是清代的。清代房屋雖然與明代房屋緊挨,但一定要退後一尺,顯示對以往歷史的尊崇。

 在范和村也有這樣的感受。尤其是宗祠、廟宇,更是保存良好,說明村落的人們,無論時代怎樣變遷,心中總是有著對歷史的尊重和敬仰。

 范和村有一處高地,是一塊自然形成的高土坡。站在高土坡上,能夠看見很遠的地方。也會明白為何范和村被稱作「飯蘿」的原因。那天因為天氣尚好,能夠清晰看見遠處的沒有邊際的大海,還有浪漫的星點船帆。「頭枕大山、面朝大海」的「范和氣勢」,會把站在高坡上的人完全淹沒。

 為什麼站在這樣一個不高的土坡上,就能看見、擁抱極遠之處?原因很簡單,荀子在《勸學篇》中說過「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假如再說得細緻些的話,因為范和村在稔山鎮,稔山鎮在惠東縣,惠東縣屬於惠州市,惠州市在廣東省,廣東省在中國改革發展前進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粵港澳大灣區」……這些特別的詞彙,讓站在范和村高土坡上的人,所有的思緒都會變得遼闊、飛翔。

 繼續在惠東行走吧,還有夜晚美麗的西枝江,還有清晨中的南湖公園,還有大氣的文化中心和文化廣場……

責任編輯:楊眉 在惠東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