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汕頭三嘆

汕頭三嘆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2022-06-13 16:05:18 來源:香港商報網

    葉延濱

    僑批鄉愁

    汕頭是中國最早開埠的口岸城市。是被洋槍洋炮逼迫打開的海上商城。

    我在教科書上讀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我在歷史書上也讀到,鴉片戰爭一陣炮響,教中國人知道了堅船利炮載來的貨色叫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的炮艦商船讓汕頭開始了睜眼看世界的日子。這個世界並不美好,但為了活命也要闖世界。敢為天下先的汕頭人開始飄洋過海,飄洋過海並不浪漫,簽約當苦力,也叫「賣豬仔」。簽了生死協議當勞工,拼死拼命在異域他鄉紮下根叫華僑。「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條浴巾去過番,錢銀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共妻房。」一批批不怕死,死裏逃生的汕頭人,用血用淚用汗水澆夢,把用命換來的錢鈔用「僑批」方式帶回交與親人,天長日久把這方土地變成了僑鄉。

    這是汕頭人光榮而苦難的歷史。這是汕頭人自豪而辛酸的記憶。把這份記憶留在鄉愁中的是這種叫做「僑批」的文書。所謂僑批,是海外求生的華僑華人家書與匯款合一的文書。文書摺疊的封面上,寫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同時註明隨同此信寄出多少銀鈔。最初是由往返海外與汕頭的「水客」捎帶,後來發展為專門為華人服務的「批局」經營,再後由現代銀行郵局統管。鐃宗頤先生說:「僑批等於徽州契約,其價值相等。來自民間的僑批紀載,內容豐富,從中可以了解到祖國與僑胞居住國的國情、僑胞故鄉的鄉情,僑胞家庭的家情和僑胞與他們眷屬親情。」一張薄紙寫成的僑批,凝聚國情、鄉情、家情、親情。僑批也於2013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撫今思昔,這一份份僑批,是汕頭僑鄉最珍貴的歷史見證。也是汕頭先輩世代傳承的鄉風民俗中最值得珍惜的基因:講信用,重親情,敢為人先,不忘根本。

    有僑批凝聚的鄉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僑鄉,有了最美麗的人性光彩!

    紅軍標語

    在汕頭的大南山革命老區,有一批用鐵鑿刻在巨石上的紅軍標語。

    屹立在大山上的石岩,像大山伸出的一隻只緊握的拳頭。刻在石頭上的標語是紅軍的誓言:「鞏固蘇維埃政權」,「男女平權婚姻自主」「工農兵團結起來」「紅軍絕對不殺白軍士兵」「反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

    一塊塊石頭上鑿出的斗大的字,帶給我們一個風雲聚會的狂飈時代。

    在烏雲密布,黑雲壓城的日子裏,汕頭點燃了土地革命的火把。這些高山記得那些硝煙和炮火中,多少窮人挺直了腰,拿起梭標和大刀。血寫的歷史,在一位名字叫翁千的石匠手中,變成了一幅幅寫在大山上的紅軍標語。

    我曾在紅軍長征經過的鄉鎮,看見過紅軍用大筆沾著墨寫在門板和窗戶上的標語。也看見過紅軍在路旁土牆上用掃帚刷出的大幅標語。風雨浸蝕了這些標語,被浸蝕的標語留下的征程上的風雨。土牆被歲月推倒了,老百姓扶起土牆,因為這面牆見證一次壯烈長征。

    在汕頭,我看見這些紅軍標語。與青山同在,在藍天下驕傲屹立,他們是汕頭光榮的門匾,他們在說:汕頭是中國革命的老家,請你回家認親,請你回家向先烈致敬!

    一個普通的石匠翁千,做出了可以千古流芳心的事情。大南山紅軍標語,現存於36塊巨石之上,共有標語57條,467字。

    一千年後這些石頭還會在,證明一句成語:堅如磐石!

    一萬年後這些石頭還會在,證明一個真理:天下人心!

    地下交通站

    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的汕頭,是中國重要的商貿港城。當時的上海廣州處在戰亂之中,汕頭便成為通往海內外的重要商港。南來北往的商賈雲集,商業消費繁華誘人。在汕頭商街的椅樓中間,有一座三層高的小洋樓,小樓招牌「華富電料行」,實際是中共中央設立的交通站。這家交通站負責上海的中央機關與中央蘇區的聯繫,是隱蔽戰線重要的站點。

    交通站的故事,寫成了小說,曲折跌盪。拍成了電視劇,驚心動魄。但當我站在這裏,我感到神聖而莊嚴,一種浩然正氣油然從心底升起。

    這座小樓至今十分精神地立在汕頭老街。這個交通站挺胸抬頭的站在這裏,是在說:信仰是有力量的,有信仰的人是最可敬的人。

    信仰至上,無往不勝。歷史證明了這一切,歷史還將縷續證明這一切。

    信仰是什麼?不只是吃不上飯 「揭竿而起」的造反者,更是有為真理而獻身的先知先覺的先行者。正是有了這些先知先覺的先行者,那些吃不上飯活不下去的百姓才會找到真正的出路。汕頭的交通站的故事就是這樣告訴人們,不忘初心,牢記信仰。

    交通站為革命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一一例舉了。只說通過交通站護送到蘇區的人員,就可以說,汕頭交通站就是濃縮的半部中國革命史。從1930年到1933年期間,先後經交通站出入蘇區的革命家就有:任弼時、劉伯承、葉劍英、項英、左權、徐特立、鄧發、張愛萍、肖勁光、伍修權、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李富春、鄧穎超、董必武、李克農、錢壯飛、博古、劉少奇、陳雲、李維漢、林伯渠、謝覺哉、瞿秋白……我在這些名字前走過,這些名字走過了汕頭地下交通站。這些名字排在一起就叫信仰的力量,是信仰讓一代精英走至一起,走進了這個交通站。

    敬禮,每個走進這座小樓的中國人,請向這一切致敬,因為這裏也是今天中國的一個光輝的起點。

    你進來瞻仰了,就請從這裏再出發!

    2021年5月寫於汕頭

    葉延濱,現任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

    1969年到延安插隊。1978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讀大學期間被吸收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82年畢業後在《星星詩刊》任編輯,副主編、主編共十二年。1994 年由國家人事部調中國傳媒大學任文藝系主任。1995年調到中國作家協會《詩刊》雜誌社任副主編、常務副主編、主編。迄今已出版個人文學專著54部。作品自1980年以來先後被收入了國內外500餘種選集以及大學、中學課本。部分作品被譯為英、法、俄、意、德、日、韓、羅馬尼亞、波蘭、馬其頓文字。代表詩作《乾媽》獲中國作家協會優秀中青年詩人詩歌獎(1979年——1980年),詩集《二重奏》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屆新詩集獎(1985年——1986年),其餘詩歌、散文、雜文分別先後獲四川文學獎、十月文學獎、青年文學獎等50餘種文學獎。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汕頭三嘆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