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祖國25年,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在港中資企業是見證者和參與者。它們幫助香港披荊斬浪、勇立潮頭,也因香港的獨特優勢而逐步成長為全球行業領先者。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港中資企業及其下屬實體公司超過4000家,業務覆蓋金融、科技、貿易等眾多領域,總資產規模達14.98萬億港元。這些企業很多親歷中國近代史進程、深度參與改革開放,見證了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方方面面的變化。
招商局從1873年起在香港設立分局,是在港歷史最悠久的中資企業。招商局集團董事會秘書、總經理助理褚宗生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香港的命運與祖國始終唇齒相依,香港在國家歷史進程中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自回歸以來,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香港經濟中長期向好的勢頭沒變,良好的營商法治環境沒改。」
華潤集團助理總經理、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及行政總裁陳鷹指出,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城市,香港的實力、地位、魅力依舊不減。從很多數字和指標上就能看出,香港整體營商環境對於海內外企業的吸引力依舊很大。
從簽訂實施《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家戰略,從「十二五」規劃綱要設立港澳專章到「十四五」規劃綱要涉港內容愈加豐富,香港的新商機不斷湧現。隨着國安法實施、選舉制度完善,「愛國者治港」原則得以落實,香港逐步實現由亂到治並邁上由治及興新征程。在其中,在港中資企業也實現自身快速發展。
中國建築國際集團現已成為香港最大承建商,集團執行董事、副總裁孔祥兆對記者說,香港經歷由亂到治,企業深切體會到社會安定是繁榮發展的先決條件。
自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在港中資企業通過不同方式協助特區政府抗疫。在竹篙灣社區、在亞博館、在街頭巷尾,中資企業與時間賽跑,戰疫情、保供應、紓民困。孔祥兆表示,在香港市民的社交網絡中已傳播了許多援港抗疫的感人故事。公司港聘員工都表示,無論是特區政府,還是在港企業都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奉獻擔當,再次印證了「祖國永遠是香港堅強後盾」。
發展是解決香港一切問題的核心。陳鷹認為,香港的傳統優勢在金融、貿易、航運、法律及解決爭議仲裁服務,隨着國家發展進入新階段,香港有更多領域可以發揮所長。
華潤於1938年在香港創立,80餘年來從一個小商號發展到如今擁有37萬員工的集團公司。陳鷹說,香港的未來關鍵在年輕人,他們是推動香港社會經濟長遠發展的引擎。華潤如今有許多業務單元的管理人員都是香港的年輕員工,「(他們)都是和公司一起成長起來的」。
「十四五」規劃綱要從八個方面為香港確立未來發展定位,明確提出要加強內地與香港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招商局港口控股公司董事總經理嚴剛表示,在港中資企業要充分發揮企業體量大、資金實力足、覆蓋行業廣、發展資源優等優勢,從國家所需、香港所長中找結合點,增強產業鏈整合和產業黏性,強化香港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
回歸祖國25周年,香港面臨的挑戰不少,但機遇更多。褚宗生說,作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發展市場經濟的成熟經驗為內地提供了有益借鑑。直至今日,香港的契約精神、法治精神、企業家精神、獅子山精神等,都將持續為國家深化改革開放提供精神營養。(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