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間,一座四層高的藍色唐樓與周邊建築形成鮮明對比,這就是位於香港島灣仔石水渠街的香港一級歷史建築——藍屋。
藍屋建成於1922年,距今整整一百年。作為中國南方典型的唐樓建築,藍屋內部的牆壁、樓梯保留了大量木質結構,且其也是香港目前為數不多有露台建築的唐樓。
建成後的一個世紀內,在這座四層小樓中,陸續開辦了武館、醫館等,周圍充滿濃濃的港味「煙火氣」;而其本身,亦成為數代居民的情感所寄。同時,因其獨特的建築風格、保留完整的建築結構以及深厚的歷史底蘊,藍屋也成為了港風建築中的典型代表。
1990年,香港政府在為該房屋進行修葺時,因物料庫只剩水務署常用的藍色油漆,故而整座建築外牆被粉刷為藍色,「藍屋」因此得名。
2009年,香港政府將藍屋及其附近的橙屋和黃屋都列入第二期歷史建築活化計劃,提出採取「留屋留人」的方式,藍屋及周邊社區網絡因而得以保全。該修復工作已於2017年全部完工,在最大限度保留原貌的同時,電梯、廚房、浴室等配套也一道被完善。
2017年11月,「藍屋建築群」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卓越大獎」,這是香港首次獲得這個級別的保育項目,成為香港歷史建築保育計劃的里程碑!(供稿人:香港特區政府駐山東聯絡處 香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