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起,大眾日報及客戶端等全媒體平台推出「走在前 開新局」大型主題報道,記者深入16市基層一線調研採訪,集中展現各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推進「三個十大」行動的創新舉措、進展成效,生動講述各地砥礪奮進、創新實幹的鮮活事例,充分反映山東發展的新變化新氣象,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今天刊發第二十八組報道:「十大創新」看臨沂。
厚植創新生態 匯聚強勁動能
7月29日,在位於臨沂市蘭山區的魯南製藥集團中藥製藥共性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副主任關永霞拿起了科研團隊的最新成果——一包塑料袋包裝的中藥藥液。「同一種口服液,在玻璃瓶的基礎上增加複合膜包裝,看似只是包裝形式的變化,實際卻是中藥口服液重大的產業化革命。」關永霞介紹,雖然複合膜包裝形式早已在食品、化葯領域使用,但用於中藥口服液在業內尚無先例。
創新,就是要敢於走前人沒走過的路。魯南製藥的科研團隊結合市場需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展攻關,目前已經完成中藥口服液複合膜包裝相關研發、數字化生產線建設。這項技術獲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成為首家將藥用複合膜包裝材料用於中藥口服液藥品包裝的生產企業。
在創新發展路上,臨沂市注重依托市場的力量配置資源,通過科技的力量提升數字化與信息化,同時發揮政府的力量釋放群眾、社會、市場的能量,實現謀創新促發展。
在實驗室內邊走邊看,各個實驗台上都能看到不少年輕的面孔。近年來,魯南製藥每年招聘的碩士學歷以上的職工,人數都在300人以上。正是靠着搭建魯南製藥這樣的創新平台以及不斷完善的人才政策,近些年臨沂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金鳳凰」落戶。「在創新發展過程中,我們要更加註重從市場中挖掘創新活力。」臨沂市委書記任剛說。
5月14日,臨沂市委組織部、臨沂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臨沂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並制定出台了包括8個配套文件的「1+N」人才政策體系,對涉及財政、人社、科技等多個部門的人才工作進行系統集成改革,形成人才招引合力。按照新政策,對在臨沂市入選的國家級、省級人才工程領軍人才,根據科研和團隊建設需要,給予最高500萬元經費支持。對新到臨沂「兩新」組織就業或創辦企業的博士、碩士,首次購房的分別給予30萬元、10萬元的一次性購房補貼。「聽人事部介紹,像我這樣的本科畢業生來臨沂工作,還能申請5萬元的一次性住房補貼,這樣的政策非常貼心。」近期在翔宇集團辦理了入職手續的應屆畢業生李文豪說。
將視角放大到整個臨沂市的創新生態,平台搭建與人才引育的成果正在快速顯現。山東龍立電子有限公司是臨沂市一家本土企業,近年來通過與32所高校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在濟南和西安建設人才飛地等措施,高端光電連接器等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還參與起草了5項國家標準;由羅欣葯業自主研發的國家I類創新葯——P-CAB替戈拉生片成功獲批上市,成為全省首個國家I類化學創新葯、中國首款自研的鉀離子競爭性酸阻滯劑(P-CAB);2020年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落戶臨沂,臨沂市創新推出信貸產品200多個,累計放貸600億元。
體制機制創新要想更好發揮作用,關鍵在落實。在深化推進落實創新領域,臨沂市開展「奪旗打榜」,各縣區分投入、項目、招引等各方面工作設立榜單,市直部門實施創先爭優行動,圍繞爭資金、爭政策、爭項目設立榜單,所有榜單每季度一排名,亮出紅黃旗。今年上半年,臨沂市已推出兩批「十快十慢」項目榜單,各重點項目負責人都有了爭先進位的緊迫感。
目前,臨沂市已獲批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以「建成先進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為目標,用好「科技走廊、沂河新區」兩個抓手,突出「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台搭建、關鍵技術攻關」三個重點,全面提升科研創新能力。
創新活力的迸髮帶來了發展加速度。今年上半年,臨沂市生產總值達2747.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3.7%,分別高於全國1.2個、全省0.1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2.8億元、可比口徑增長16.4%,稅收佔比76.6%,均居全省前列;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8.8%,「四新」投資增長16.5%。(記者 孫珂 通訊員 紀偉 杜輝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