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的激進加息令中美息差走向對美元上升有利,為免人民幣過度轉弱,在中國內地降息空間有限且效果一般的情況下,人行直接入市買入國債和股票ETF等資產,直接投入資金,值得考慮。
美聯儲上周三(21日)再次加息75個基點,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至3%至3.25%範圍,而且未來將繼續大幅加息。美聯儲多數官員預計,年內還將加息125個基點。美元加息對新興市場的最大衝擊就是會引導熱錢流向美元,導致某些經濟脆弱的邊緣國家因為資金突然的集中大量流出而引發金融和經濟危機。不過,這個風險對中國不大,如果不考慮短期熱錢流動,中國長期的問題反而是美元太多,長期風險在於持有過多的美元資產,容易因各種政治經濟風險受牽連。
此外,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急跌未必對中國內地經濟有多大實質影響,因為人民幣貶值本身有利出口,而內地的進口結構與以前相比,也開始有一些顯著不同。
從對未來進口的展望上看,中國對美元的需求趨於下降(能源減少使用美元、芯片加強自制);從近兩年的進出口實際表現看,中國的貿易順差還在擴大,積累的美元還在增長。在這種美元潛在需求下降,而供應上升的背景下,美元兌人民幣長期保持強勢缺乏基礎,短期的人民幣走弱主要是受投資者情緒的影響。
不能忽略投資者心理衝擊
雖然美國加息對中國的實際衝擊有限,不過也不能忽略其對投資者心理的衝擊以及國際熱錢走向的影響。港股包括內地股市近來的下跌、人民幣的走弱,一定程度其實反映的是市場心理、投資者情緒的悲觀,要對沖這種負面影響,只能靠內地經濟事實上的強勁增長、良好表現,否則這種負面、恐慌情緒就容易蔓延,進一步打擊投資者預期和信心,反過來拖累經濟。
總體而言,內地當局今年刺激經濟的舉措並不少,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不過從經濟數據看,尚不足以根本扭轉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由於過往的刺激政策主要集中在支持企業和降息等方面,對需求的刺激尚有提升空間。
中國經濟刺激效果未如理想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消費者預期減弱,所以單純降息對刺激需求幫助有限。根據歐美等國的刺激經濟經驗,除了降息等工具外,當局其實可以直接入市買入國債、股市ETF等投資工具,一方面支持金融市場,一方面增加市場中的貨幣供應。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楊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