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內房脫困,就沒有經濟的健康運行。由於房地產及其上下游產業鏈約佔全國GDP的25%,對內地經濟有重大影響,房地產的低迷和萎縮,是拉低今年內地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而且,房地產市場疲軟會傷害民眾的消費信心,資金鏈斷裂會引發更多的三角債,這些都進一步加深了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所以,不解決房地產的困難,經濟就很難有健康恢復。
按《中國房地產報》提供的數據,幾大頭部內房民企在2021年末持有的土地儲備量當中,碧桂園(2007)有12.5億平米;融創(1918)1.7億平米;恒大(3333)0.96億平米;龍湖(960)0.74億平米。此外,世茂(813)2021年中報披露截至2021年6月底的土地儲備為0.73億平米(權益前)。
參照今年前三季度的同比銷售面積下降率作為新常態後的一般銷售情況,未來新常態下的銷售面積,可能比過去擴張期的銷售平均低近40%。對於在舊模式下建立的龐大土地儲備的企業來說,缺少近40%的銷售現金回籠,資金鏈的斷裂幾乎必然發生。
然而,如何解決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困難呢?內地當局已經相當重視了,不斷出台各種各樣的政策試圖支持房地產業,但從所謂「金九」(9月)銷售的反應看,效果並不明顯。
如果刺激需求不可取,任內房企業自生自滅又會造成經濟增長壓力大、民眾消費信心弱、三角債蔓延等負面問題。因此,合乎邏輯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政府出手收購庫存,讓內房企業出清存量,輕裝上陣,能夠進入低銷售、低負債、低周轉的新模式,否則存量問題不解決,民企內房就會無法脫困,房地產不景氣就會一直困擾經濟恢復。
冀當局出手收購民企內房庫存
假如當局出手較大規模收購民企內房庫存,將之用於社會保障,可增加社會基層的福利,打通困擾經濟的堵點,於國於民都有利,值得認真考慮。不過據報道,今年上半年內地31省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均為赤字,赤字規模總計為5.57萬億元人民幣。即使財政狀況最好的上海,也受疫情拖累出現歷史首次同期赤字18億元人民幣。在地方政府資金普遍緊張的情況下,再指望拿大量資金收購內房庫存,可能性不大。因此,由中央財政統一籌集收購內房庫存的資金,是一個較為可行的方向。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楊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