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第一個最大型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同心村」5月已陸續入伙至今,已有逾千戶家庭入住,不少原來的劏房、天台屋住戶都大讚環境好,比較安全,入住之後「食得又瞓得」。
最新的《施政報告》在房屋政策上提出多項目標,以組裝合成(MiC)建築法興建的「簡約公屋」是其中一項焦點。本港第一個最大型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同心村」已組裝合成興建法興建,今年5月已陸續入伙,至今已有逾千戶家庭入住,不少家庭從劏房、天台屋或其他不適切的居所搬到同心村,再靜候「上樓」。
同心村位於元朗東頭山貝路1號,佔地達25萬呎,內設8座住宅大樓,樓高四層,共提供18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其中包括1~5人和無障礙單位,滿足不同人士及家庭的需要。
同心村團隊採用了合成建築法,大大地縮短了建房時間,工期不到一年同心村項目便成功落地,同時,為減少房內裝修時間,選用了先進裝修預製組件物料。在設計單位時採用參與式設計,收集並採納了許多用家的意見。入伙接近半年來,居民住屋環境獲得大大改善。
家庭主婦歐太先前居於天台屋,天台屋玻璃門較多,且沒有防護網,害怕幼女效仿,亦不敢拉開窗簾,每日提心吊膽,生活環境十分逼仄;入住同心村後認為居住環境安全,讓女兒有更理想的成長環境 。
家庭主婦梁太原居於葵涌劏房,單位面積狹小,煮食空間接近洗手間,衛生環境欠佳,導致精神狀況欠佳;入住同心村後,生活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從前擔心的煮食空間和水源等問題也已解決,精神也有所好轉。
已退休的梁女士表示,入住同心村後開朗了許多,「又食得又瞓得」,不少親戚朋友見到自己都說胖了不少。(記者梁其能、so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