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財金論道】張博輝:支持深圳打造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

【財金論道】張博輝:支持深圳打造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

責任編輯:羅維維 2022-12-16 18:33:32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深圳和香港毗鄰而居,兩地在科研、金融方面的融合愈加深入。近期,深圳市委書記孟凡利透露深圳未來將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並提出要打造金融中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執行院長、校長講座教授張博輝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圳可以探索符合中國特色的可持續金融創新模式,接軌國際成熟的可持續金融規則,主動構建一批與社會和環境正向外部效應相關、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的金融標準,落地一批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可持續金融項目、機構和平台,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經驗和成果。

 國內外可持續金融投資規模巨大

 張博輝介紹,可持續金融是目前國際資本市場與金融行業正在推動的重大轉型任務。據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 GSIA)統計,預計2022年全球可持續投資規模會超過41萬億美元。作為可持續金融重要組成部分-氣候與綠色金融領域,國際金融市場的關注度也與日俱增。在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45個國家的450多家金融機構承諾將其管理的130萬億美元資產用於實現《巴黎協定》氣候治理目標。這一系列數據和國際金融機構動作背後無不印證了一種趨勢:抓住可持續金融發展機遇,是打造未來國際金融典範城市的關鍵載體。

 現在,全球大部分國家已經意識到了當前人類發展模式對氣候、環境、社會與經濟帶來的嚴峻挑戰,可持續發展議題成為了國際政治經濟重要轉型目標。可持續金融工具從過去的企業社會責任投資,已經拓展到了綠色金融,氣候金融,ESG投資,普惠金融和影響力投資等方方面面。其業務場景也從傳統的減少化石燃料排放、污染治理覆蓋到了投資理財、保險增信、海洋經濟、三次分配、企業與社會治理、供應鏈金融,「三農」與「中小微」企業融資等。

 從此前的報道來看,國內資本市場對可持續金融相關產品的需求巨大。央行行長易綱在去年人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召開的「綠色金融和氣候政策」高級別研討會上曾指出,預計2030年前,中國碳減排需每年投入2.2萬億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9萬億元。

 讓綠色金融為實體經濟賦能

 張博輝認為,在支持實體經濟與中小微企業的業務上,普惠金融與綠色金融等可持續金融工具能夠無縫銜接。對於深圳來說,可以通過科技和數碼化基礎設施的完善升級,從供應鏈和擔保增信環節入手,讓綠色金融要素為有國際產業競爭力的儲能、電動車、充電樁、鋰電池等實體經濟行業進行賦能,腳踏實地地落實好「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這一高質量發展目標。

 從國際實踐來看,通過社會影響力投資等可持續金融工具可以激發出龐大的社會金融資源,在市場化運作模式下,解決社會治理問題,為治理模式創新拓展實踐案例。

 張博輝總結到,作為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在當下國際金融業可持續轉型的重大戰略機遇期,深圳可以充分發揮金融在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助力深圳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的重要作用,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經驗和成果,為各種可持續金融業務提供場景、實踐、數據和制度。將深圳探索出的成功可持續金融實踐經驗總結為標準,為國內外可持續金融市場建設貢獻深圳智慧。(記者  齊曉彤 鄧建樂)

責任編輯:羅維維 【財金論道】張博輝:支持深圳打造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